灯花
造化管不得,要开时便开。
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自然的造化不受拘束,当它要绽放的时候就会开放。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洗净了天空,满眼的春色洒满了整个夜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灯花:指蜡烛燃烧时形成的结晶体,也可指灯火。
2. 造化:大自然、天地。
3. 管不得:不能控制、干预。
4. 要开时便开:想开花的时候就开花。这里用以比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外界支配。
5. 洗天:形容风雨大作,仿佛洗刷天空。
6. 风雨夜:风雨交加的夜晚。
7. 春色:春天的景色。
8. 满银台:指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如同银色的台面一样闪闪发光。银台,古代灯具的名称。
去完善
赏析
《灯花》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一首咏物诗,以灯花为对象,表现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
首句“造化管不得”,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无法控制灯花的开放。这种观念反映出作者对个体生命力的尊重,强调生命力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命运自主的肯定。
第二句“要开时便开”,则直接描述了灯花的开放不受任何限制。这既是对灯花本身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倡导——应把握自己的命运,勇敢地去追求理想。这一句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而后两句“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灯花犹如满溢的春色点亮了银白色的灯台。这是对灯花照亮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其中“洗天风雨夜”表现出环境虽然艰难,但依旧阻挡不住生命的绽放;“春色满银台”则以温暖的景象象征光明和希望,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灯花》虽篇幅短小,却通过灯花的形象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赞美生命、倡导自主,鼓励人们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花》是南宋诗人王质的诗作,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独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忧郁的心情。
在这个时期,王质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在官场生涯中并不得意,曾一度被贬谪。此外,他的家庭也遭受了一些变故,使得他更加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这种生活中的失意和家庭的重担使他倍感压力,也使他更加珍视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在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士人生活普遍较为艰辛。科举制度的弊端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无法得到重用,只能在野隐逸。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大多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