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辞 百舌儿
百舌儿,百舌儿,发口及时莫过时。
柳色花香皆可掇,林光水光多足娱。
花沾舌,柳沾舌,吟咏山风共山月。
呜呼此友兮相追随,树巅一声春梦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啊,鸟儿,张开嘴巴不要错过时机。
柳树和花朵的香气都可以拾起,树林和水的光辉有很多娱乐。
花儿沾在舌尖,柳叶沾在舌尖,一起吟咏山风和山月。
唉呀,这位朋友啊,我们要相互追随,在树梢间唤回春天的梦境。
去完善
释义
1. "百舌儿":鸟名,也称为百舌鸟或反舌鸟。因鸣声多变而得名。
2. "发口及时莫过时":意为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声音,不要错过时机。
3. "柳色花香皆可掇":意指春天里花草盛开的景象。其中"掇"有拾取的意思,此处是形容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4. "林光水光多足娱":林间的光线和水面反射的光线都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娱乐享受。
5. "花沾舌,柳沾舌":鸟儿用嘴巴沾取花朵上的花粉,这里用来形容鸟类与花的亲近。
6. "吟咏山风共山月":在山风中歌唱,在山月下沉思。
7. "呜呼此友兮相追随":感叹这种友情可以相互追随,彼此陪伴。
8. "树巅一声春梦归":在树梢上发出的一声鸣叫,如同春天的美梦归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山友辞·百舌儿》是南宋诗人王质所作,通过描绘百舌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在这首诗中,百舌儿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拟人化的特点,使诗的意境更加丰富。
首句“百舌儿,百舌儿,发口及时莫过时”,通过对百舌儿的呼唤,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百舌儿的发音及时,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接下来的诗句“柳色花香皆可掇,林光水光多足娱”,描述了春天的美景。柳色、花香、林光、水光等自然景象,都是作者陶醉其中的美好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花沾舌,柳沾舌,吟咏山风共山月”一句中,作者将百舌儿的形象进一步拟人化,使其成为一位诗人,与山风和山月共同吟咏。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最后一句“呜呼此友兮相追随,树巅一声春梦归”,表达了对百舌儿的怀念之情。作者认为,百舌儿是他的朋友,随着春天的到来,百舌儿的声音逐渐消失,仿佛是一场春天的梦。这句诗以感叹的方式结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质是南宋的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各种史料记载。据传,他在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已经以诗名世,但直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任秘书省正字一职。这首诗《山友辞 百舌儿》作于这个时期,表现出他对自然生态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在山野间,鸟儿的啼鸣往往让人心旷神怡。这首诗正是描绘了这样一种意境。王质通过对“百舌儿”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天真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高雅追求。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然而,王质并未在困境中沉沦,而是选择在诗歌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这首《山友辞 百舌儿》,我们可以看到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