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华阳窝辞 居句曲山辞
林屋兮峨嵋,岱宗罗浮兮缭之。
幅员既长兮无极,杳烟壑兮云陂。
谷高陵深兮矧昭阳穹庐之翻覆,万春千秋兮句曲。
东麓兮南冈,桂椒萧艾兮同香。
湛汧溪兮永碧,岌菌山兮长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壮丽的峨眉山上,有一座环绕着的罗浮山。 这座山的面积非常大,给人一种无限的广阔感。烟雾弥漫的深谷和积满云雾的山坡都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这座山的顶峰非常高耸,宛如苍穹,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这里的美景四季常春,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
在山下的东边和南边,有桂花、花椒和艾草等植物一同散发出香气。清澈的溪流永远保持碧绿的颜色,而山上的植被则是那么的茂密青翠。
去完善
释义
1.林屋:指湖南的武陵源地区。
2.峨嵋:即四川的峨眉山。
3.岱宗:位于山东,为泰山别称。
4.罗浮:在广东省惠州市境内,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
5.幅员:指疆域面积。
6.烟壑:形容烟雾笼罩的山谷。
7.云陂:泛指云雾缭绕的水边。
8.矧:助词,相当于“况”或“又”。
9.昭阳穹庐:比喻辽阔的天空。
10.翻覆:不断变幻的景象。
11.万春千秋:极言岁月长久。
12.句曲:指江苏句容山。
13.东麓、南冈:分别是句曲山的东面和南面。
14.桂椒、萧艾:都是植物名称,这里用来描绘山林景色。
15.湛、岪:形容溪水清澈且蜿蜒曲折。
16.菌山:即位于江苏省的茅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列举林屋、峨嵋、岱宗、罗浮等著名山脉,以及谷高陵深、杳烟壑、云陂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桂椒萧艾等植物,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栗里华阳窝辞 居句曲山辞》是南宋诗人王质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约公元1160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王质身处国家内忧外患的境况中,目睹了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位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诗人,他在诗中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面对苦难的现实,他感叹“四海困穷犹小补”,表达了自己想要拯救国家的壮志雄心。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与此同时,儒学复兴,士人阶层重新审视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精神内涵。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王质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质,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