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夫人歌
君不见黄金屋里贮阿娇,咳唾随风飞九霄。
宠极妬深恩爱绝,长门毕竟成萧条。
又不见明妃千载居深苑,年年不识春风面。
一朝上马出君门,万里关山紫台远。
来来去去春空丝,鶑鶑燕燕能几时。
百年不办专房计,万事翻覆仍难期。
岂如道人青奴元不恶,金蚕玉燕慵梳掠。
眼眼相看似有情,谁念佳人翠袖薄。
迢迢良夜款相亲,玉窗冰簟梦无尘。
西风索索暂别去,一岁一回重见君。
重见君,犹胜姮娥不嫁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看到黄金屋中的阿娇,她的言语就像风一样自由而飘渺。她因过份受宠和嫉妒而导致爱情破灭,长门宫最终变得冷清。
同样,我们也看到了王昭君千年的孤独岁月,每年都无法见到春天的美景。一旦离开宫殿,她将面临漫长的征程。
来来回回,春天已经过去,黄莺与燕子又能共处多久?百岁老人也无法拥有专有的宠爱,万物的变化仍然是难以预料的。
不像那些美女们,修道之人、侍女们从未被嫌弃。慵懒的金蚕和玉燕从不梳理自己的羽毛。她们的眼神充满情感,但谁又会想起那位薄衣女子的痛苦呢?
在寂静的夜晚,我们相识相知,如玉般的窗户和冰冷的竹席让我们的梦境纯净无尘。随着西风的吹拂,我们暂时分离,一年只能相聚一次。
再次相见,胜过嫦娥永不结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金屋:指汉武帝刘彻的宫殿或指西汉时的阿房宫,借指繁华之地。
2. 阿娇:西汉武帝皇后陈阿娇,是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此处用以表示权贵。
3. 咳唾:形容权力极大的人,他们的意愿就是法令。
4. 九霄:天空极高处,借指帝都。
5. 长门:汉代皇宫中一冷宫的名字,陈阿娇因妒被废黜后被安置在此。
6. 明妃:即昭君,西汉时期的王嫱,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7. 上马出君门:指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
8. 紫台:即紫庭,天子的宫廷,这里代指汉朝皇帝所在的地方。
9. 春来秋去: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10. 莺莺燕燕:两种鸟名,这里喻指宫中的众多女子。
11. 百事不办:指各种事都做不好,常用于表现孤独和无力。
12. 专房计:在古代,“专房”指的是独占皇帝宠爱的妃子,这里指独占皇帝的宠爱。
13. 翻覆:变幻不定,不可预测。
14. 青奴:竹夫人的别称,是一种清凉器具。
15. 金蚕:竹夫人的另一种别称。
16. 玉燕:装饰品,放在衣服上的羽毛饰品。
17. 翠袖薄:绿色的衣袖很薄,意指衣衫单薄。
18. 迢迢:遥远的样子。
19. 款相亲:关系亲密。
20. 玉窗冰簟:玉器做的窗户和冰凉的凉席,形容华美的环境和设施。
21. 西风索索:秋天的寒风瑟瑟,形容寒冷的天气。
22. 一岁一回:每年一次。
23. 重见君:再次见到君王。
24. 犹胜:胜过……之处。
25. 姮娥:嫦娥,中国神话中的人物,此处用姮娥比喻守寡的女子。
去完善
赏析
《竹夫人歌》是宋代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描绘市井生活的小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黄金屋、阿娇、明妃等历史典故为基础,塑造了“竹夫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生活态度和爱情观念的独到见解。
首联诗人通过对比黄金屋内阿娇的待遇和长门宫里的境遇,以及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世间事物无常的道理。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幅繁华落寞的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
颔联诗人通过对“春来春去”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时光,不要过于纠结于世事无常。同时,他借莺莺燕燕的意象,传达出人间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颈联诗人进一步强调,世间之事往往难以预料,即使百年富贵也难以确保长久的宠爱。与此相比,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反而更加真实可靠。这种思想显然是对当时社会追求名利的现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在接下来的两联里,诗人用“道人青奴”和“金蚕玉燕”来比喻竹夫人,表明自己更愿意过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外表看起来冷漠无情,但内心的情感却十分丰富。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竹夫人的赞美,也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在夜晚凉爽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竹夫人的温暖陪伴,仿佛是一颗寄托情感的明月。而“西风索索暂别去,一岁一回重见君”则意味着这种陪伴不是短暂的,而是会持续一生的承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夫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夫人歌》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1189年。这一年,王质刚辞去四川制置使的职务,回到家乡浙江永康,以教授生徒为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然而内心却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时,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腐朽,军事软弱。金国屡次南侵,迫使南宋政府不断妥协退让。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忧心忡忡,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恢复中原。
王质作为一名爱国诗人,目睹国家的危难,深感痛心。他以“竹夫人”为题,寓意国家如同被冷落的女子,失去了往日繁华。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