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藤州六观堂

标题包含
高藤州六观堂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 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 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 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 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 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 君方度岭驾朱辂,我言之外何所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号景迂,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晁说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仲衍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其兄晁补之为著名文学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子时刻自我反省,如何能进入通达的境界。天台山上的敖某领悟到三座山峰的奥妙,而君又深入理解三次真谛。露水聚集消散一切皆空,闪电明灭仍是虚幻。在这短暂的世间梦幻中,各种因缘如同戏剧般演绎。清澈的水面泛起泡泡,但不离中心;端正的影子显现出来并无差异。这全都是内心所想的发端,难以揣测遥远的内心境界。需要停止过度行动如山峰一样稳重,随着观察之处远离阳光普照的地方。在繁华的道路与你相遇,没料到我的话并非无足轻重。你将翻越山峰驾驭红色的马,在我言语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了解的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藤州:即高州。位于今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2. 六观堂:位于高州的寺庙。 3. 曾子三省吾未能:引用《论语·述而》中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省,反省。 4. 夫君六观何自入:指作者问对方关于“六观”的见解从何而来。 5. 天台敖我三观妙: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敖,赞美。 6. 君又三之弥有得:对方在天台三观看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领悟。 7. 露下聚散俱已空:喻指万事皆无常,犹如露水聚集后又消散。 8. 电出有无仍不实:喻指世间事物变化不定,虚实难测。 9. 一世假梦暂踟蹰:形容人生如梦,短暂迷茫。 10. 万缘托幻聊戏剧:指一切因缘都是虚幻的,如戏子演戏般。 11. 澄渊泡起不离中:比喻事物的真相始终不变。 12. 端形影见无差忒:指观察事物本相时,要没有差错。 13. 兹惟一心之所发:这是由一心产生的。 14. 邈乎此心近不识:表达作者对内心的认识尚有不足。 15. 更须止之艮为山:引用《易经》的《艮卦》,意为坚守信念,遵循道德准则。 16. 随其观处离非日:指随着观察的深入,认识到事物并非一成不变。 17. 与君相遇紫陌边:作者与对方的相遇。 18. 不谓我言无不急:对方认为作者的观点都非常紧要。 19. 君方度岭驾朱辂:对方正准备翻越高山。 20. 我言之外何所识:作者质疑对方的见识是否局限于自己的言论。
去完善
赏析
《高藤州六观堂》是南宋诗人晁说之的作品,该诗以禅宗哲学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哲思和处世态度。首联提出“曾子三省吾身”,引用了儒家的修身自省观念,暗示作者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有所追求;而“夫君六观何自入”则是对禅宗六观的疑问,表现出作者在儒家思想与禅宗理念之间的探索与思考。 接下来,作者借天台敖的口吻阐述了“三观妙”,即空、假、中三种世界观,强调了世界的无常和虚幻。然后作者又以“一世假梦”、“万缘托幻”的形象描述来展现世事的变幻莫测。再如“澄渊泡起不离中”等句,进一步强调生活的真实并不在现象世界,而是在人们的心中。 此后,作者表达了内心对真理的向往与探求,并揭示了“止之艮为山”的禅宗要旨,即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超越。最后,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在尘世的相逢与离别,以及彼此之间的感悟和启示,展现了禅宗修行中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本诗通过对禅宗哲学的深刻领悟,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感悟与反思,展示了禅宗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心灵净化的巨大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藤州六观堂》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 晁说之在政和年间曾任国子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这一时期,晁说之在藤州(今广西藤县)的六观堂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的政治局面日益恶化,官僚机构臃肿,腐败现象严重,民生问题突出。晁说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此深感忧虑。他通过吟咏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忠诚爱国、廉洁奉公精神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