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城西杨梅

标题包含
城西杨梅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炽热的火焰照亮了千山万水,南方的游客应该一同欣赏荔枝的景象。在金色的山谷中,人们欢笑着游玩,仿佛置身于红色的步障之中。仙人们在玉房里炼制紫色的丹药。猩红的嘴唇滴着露水,珊瑚般柔软;鹤顶迎风而立,玛瑙般的寒冷。若是汉代皇宫知道这种美味,又要增添快马奔向长安的路程。
去完善
释义
1. 炎:炎热。 2. 金谷: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3. 红步障:红色步障,指遮蔽尘土的竹帘。 4. 玉房:仙人居住的地方。 5. 紫华丹:紫色精华的丹药,比喻杨梅的果实。 6. 猩唇:猩红色的嘴唇,形容杨梅的外观。 7. 珊瑚:这里指代杨梅的外观。 8. 鹤顶:白鹤的头顶,这里用来形容杨梅的形状。 9. 玛瑙:一种宝石,这里用来形容杨梅的颜色。 10. 汉宫:汉朝的宫殿,这里泛指皇宫。 11. 飞驿:传递信息的驿站,这里指传送杨梅的快马驿站。 12.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泛指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城西杨梅》描绘了杨梅成熟的壮观景象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好寓意。诗人首先用“炎炎火树照千山”来表现杨梅的热烈、繁茂,如火的热情仿佛照亮了整个山林,展示了杨梅成熟时的壮美。接着,诗人提到南方的人们会像欣赏荔枝一样欣赏杨梅,强调了杨梅在南方地区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 然后,诗人通过“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两句,将杨梅与神仙居所相联系,赋予了它神秘色彩。同时,这也表现了杨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珍贵的果实。接下来的“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则用动物形象比喻杨梅的质地,写出了它的质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杨梅的鲜美味道。 最后,诗人提出假设:如果汉朝皇宫的人们品尝到了这种美味的果实,那么一定会更加重视它与长安的联系。这里的“长安”可以理解为汉代的都城,也可以象征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杨梅美味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西杨梅》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杨梅成熟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之情。从诗中的描绘可以推测出,该诗应作于初夏时节。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允平正处于南宋晚期。此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兵的威胁之下,国力日衰。然而,尽管面临严重的外部压力,江南地区仍然保持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农业和商业相对繁荣,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作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陈允平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游历过江南各地的山水名胜,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城西杨梅》中,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杨梅成熟时的美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魅力。 总之,《城西杨梅》这首诗歌是陈允平在南宋晚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杨梅成熟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之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允平身处南宋晚期,面临着内外压力,但他依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