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谭孝廉赴举

标题包含
送谭孝廉赴举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疎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荅公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咸用,字宾王,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卒年及具体籍贯均不详,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咸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性...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战斗声中寻找诗书礼仪,于兵戈丛中进入长安城。 美好的事物往往来自于艰难之处,年轻人不应轻易轻视。 我们也知道富贵贫贱都是命中注定,但并非所有的懒散之人都能有所成就。 我们的道理在最近很少被后人所理解,但愿我能用我的口才来回答那些尊贵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鼓鼙(pí):古代战鼓,这里指战争或战事。 2. 诗礼:指诗书礼乐的教化。 3. 镐京:古都名。周朝的国都。这里代指朝廷。 4. 难事:指艰难的事情,此处可以理解为考试或者事业。 5. 无向:不要。 6. 易中轻:轻易就能达到的事物。 7. 贵贱:泛指社会地位的高低。 8. 前定:前世已经决定。 9. 疎(shū)慵:懒散、消极的态度。 10. 吾道:儒家之道。 11. 善开金口:善于表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谭孝廉赴举》是李咸用在描绘自己对于科举考试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在诗歌开篇,作者将科举考试的场景比喻成战场,意在强调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这也暗示了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紧接着,作者以“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两句告诫年轻人要珍惜青春时光,勇敢面对挑战,不要畏惧艰难困苦。诗人认为,世间的事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定数,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不必因为一时的困境而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 最后两句“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荅公卿”,表达了作者对晚辈们的期望和鼓励。他认为自己的学说、观点虽然很难被后来者理解,但只要他们能够认真地倾听并付诸实践,就一定能有所成就。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谭孝廉赴举》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李咸用在公元9世纪时期创作的。诗题中的“孝廉”指的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即通过举荐孝顺、廉洁的人才担任官职。这首诗歌颂了谭孝廉的品质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科举制度的期许。 在公元9世纪的中国,唐朝已经进入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此时,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取代世袭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然而,科举制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如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在这种背景下,李咸用作为一名文人,对科举制度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公正的选拔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 在这一时期,李咸用的个人际遇也颇不平凡。他早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后来逐渐成名。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复杂的心情,既渴望通过科举实现个人理想,又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感到无奈。这种心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