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赞
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
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五百牛:这里指天台山的僧侣。
跳出颠狂者一头:这句是说在天台山的众多僧侣中,有一个名叫济颠的僧人,行为癫狂,与众不同。
赛尽烟花:形容济颠胜过世间的一切繁华。
瞒尽眼:意思是使众人看不清真相。
尾巴狼藉:是指济颠虽行为癫狂,但其才华横溢,使得人们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比喻描绘了济颠这一人物形象。诗人将济颠比作天台山里的五百头牛中的一头,暗示济颠与其他修行者不同,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跳出颠狂"则强调济颠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追求自我。诗中的"赛尽烟花"和"尾巴狼藉",运用拟人手法,突显济颠的与众不同,使他更具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济颠赞》是宋代高僧释如净的一首赞美诗,创作于公元11世纪。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对佛门的崇敬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释如净是一位具有极高修养和才情的禅师,他以济颠为榜样,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济颠精神的敬仰之情。
在创作这首《济颠赞》时,释如净正身处杭州灵隐寺这一著名禅宗寺庙,过着清修的生活。他在这里与弟子们一起研读经籍,弘扬佛法,教导众生。这段时期,释如净经历了许多人生历练,使他深刻地领悟到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将济颠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信徒,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践行菩萨道。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经济、文化繁荣,佛教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释如净作为一名佛教领袖,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风貌,成为了研究北宋时期宗教、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