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 其三

标题包含
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 其三
夯担不担柴,通经不识字。 新州路上人,中书堂里事。 三更月照东禅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了惠,又称为“了惠法师”,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简略,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详细的传记。然而,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1.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用力气的人不用去担柴,熟悉经书的人不需要识字。 新州的旅人在路上奔波,中书的官员在朝堂上处理事务。 深夜的月光照耀着东禅寺。
去完善
释义
1. "夯担":此处用“夯”字描述担子沉重。“夯担”即指挑重担。 2. “新州路”:唐代时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新兴县一带。此处是惠能的家乡。 3. “中书堂”:此处以“中书”借指唐朝中央官署。“中书堂”可能表示唐朝朝廷机构所在地。 4. “三更”:古代时间概念,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三更即晚上9点至11点这段时间。 5. “东禅寺”:寺庙名,位于广东南雄市大庚岭东麓,为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溪宗发源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 其三》,由释了惠所作。诗中的五祖和六祖是禅宗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分别指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他们的故事与禅宗的传承密切相关,因此在诗歌中也得到了反映。 首句“夯担不担柴”中的“夯担”是指用扁担挑东西的动作,而“不担柴”则是对六祖慧能故事的讽刺。据传,慧能以担柴为生,但却没有真正担过柴,这象征着他的禅宗智慧虽来自世俗生活,却又超脱于世俗。 “通经不识字”则是对六祖慧能的另一种讽刺。慧能在佛经方面颇有造诣,但在传统学术文化方面却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这同样表达了禅宗修行所追求的“顿悟”。 接下来的两句“新州路上人,中书堂里事。”,则是描述五祖弘忍的生平。弘忍出生于新州,曾担任中书堂里的职务,他在禅宗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一句“三更月照东禅寺”描绘了寺院在深夜月光照耀下的宁静景象,反映了禅宗修行的寂静与沉思。整首诗通过讽刺和对比,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独特魅力,以及五祖、六祖在禅宗历史上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 其三》是明代诗人释了惠的一首咏史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正值明朝建立初期,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释了惠作为一位僧人,生活清苦,但他始终保持一颗清净之心,潜心修佛。他经常思考禅宗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这首诗就是他对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这一禅宗典故的感悟之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明朝刚刚建立,社会局势相对稳定,但民间生活依然艰苦。由于战乱和历史原因,许多寺庙遭到破坏,僧人的生活也颇为艰难。尽管如此,像释了惠这样的僧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通过诗歌表达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前辈高僧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