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寄张侍郎
学惭子夏与丘明,两目昏来岁屡经。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的文学才华虽不能与古代文人相比,但是你已经非常厉害了。因为视力问题,你的诗歌创作和书法已经停止了一段时间。我想告诉你的是,即使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有些沮丧,也不要担心。你的朋友们会一直支持你,期待你能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温地人,是孔子的学生,列于七十二贤之中,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以文学著称。
2. 丘明:复姓丘,名明。著名人物有春秋时鲁国太史丘明,其以“左丘明”为后世所知。也有五代时期以制作通鉴而著名的邱明。
3. 未省:未曾知道,不清楚。省,明白,了解。
4. 使辜:意思是作好事却遭受恶报。
5. 贻鬼谴:意思是受到鬼神的谴责。
6. 天刑:上天的惩罚。
7. 缘情诗怪吟全废:因为情感的问题而无法完成诗歌的创作。
8. 会意书怜笔久停:对于理解内容的书籍则握笔时间很长。
9. 张籍:唐朝诗人,与韩愈友善,工部员外郎。
10. 重清宁:用纯净的水洗涤眼睛。
11. 侍郎:官职名,指尚书省左右丞以下的各部郎中及员外郎中统称侍郎。
12. 句好:诗句写得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洪皓自身的眼睛疾病为主题,通过叙述自己的眼疾问题以及对朋友的期望,表现出了浓厚的情感和深沉的感慨。诗人将个人的病痛遭遇升华为对人生、世界的哲思,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学惭子夏与丘明”,诗人自谦自己学识不及子夏和丘明,这里的子夏是指孔子的学生子夏,而丘明则是《左传》的作者,此处诗人通过自谦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的向往和尊重。
“两目昏来岁屡经”,这是诗人自述眼疾的情况,双目昏花已经很多年了,表现了诗人长期受到眼疾困扰的痛苦。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诗人表达自己不清楚是否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眼病,或者是由于不认识疾病的严重性而招致上天的惩罚。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诗人因为眼病而无法写诗,也无法理解书中的含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无法发挥的无奈和对知识追求的失落。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诗人希望得到张籍的帮助,让其帮忙看清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张籍才情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目寄张侍郎》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洪皓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56年,正值金朝对南宋发动战争,洪皓被任命为通问副使出使金国以图议和的特殊时期。
在这个时期,洪皓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品质,但个人遭遇却颇为坎坷。他在出使过程中因为拒绝向金朝投降而被扣留,甚至被流放至冷山长达15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坚贞不渝地效忠南宋朝廷。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国内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金朝对南宋的军事压迫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廷内部则因为权力争夺而陷入混乱。在这种背景下,洪皓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希望为国家尽忠、为人民效力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