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关山月

标题包含
关山月
胡笳吹断朔风起,霜结层冰断辽水。 杀气横空月上迟,草色萧瑟边风悲。 万里征夫齐怅望,操兵初入沙场广。 将军樊哙勇敢儿,肉食万里班超相。 天兵乘障驱貔貅,宝剑欲断单于头。 轻生百战百胜罢,塞原积骨谁能收。 至今唯有关山月,乐府声中愁不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北方朔风吹来,伴随着胡笳声起,层霜覆盖着辽河的水面。 月亮升起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草色在寒风中显得有些萧条。 远征的士兵们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惆怅。他们的兵器刚刚投入广袤的战场。 勇如樊哙,威猛如班超,这些将领们奋力作战。 天兵守护着边疆,用他们的宝剑斩向敌军首领的头颅。 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将士们赢得了胜利,但死亡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只有关山明月依旧,而古曲中的哀伤依然回荡不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关山月:古代汉乐府曲名,常用于表现戍边征战题材的诗歌。 2. 冯时行:南宋著名文人,任官至中书舍人,以诗词见长。 3. 胡笳:源自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苍凉激昂。 4.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风。 5. 辽水:流经中国东北的一条河流,这里借指北方边疆地区。 6. 杀气:形容战争气氛紧张。 7. 草色萧瑟:形容草木在秋末冬初时的枯黄凋零景象。 8. 征夫:出征的士兵。 9. 齐怅望:一同遥望远方,表示共同的思念之情。 10. 操兵:拿起兵器,准备战斗。 11. 沙场广:广阔无垠的战场。 12.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以勇猛著称。 13. 肉食:古代对将帅的尊称。 14. 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功勋卓著。 15. 障:古代的军事防线。 16. 貔貅:古代猛兽,这里借指军队。 17. 单(chán)于:匈奴首领的称号,这里代指敌方首领。 18. 轻生:甘愿冒险赴死。 19. 乐府声:指关山月这一古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边关战场的激烈战事与壮烈景象。开篇两句“胡笳吹断朔风起,霜结层冰断辽水”,通过声音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边关的寒冷氛围,为后面的战争场面作了铺垫。接下来,“杀气横空月上迟,草色萧瑟边风悲”一句,表现出战场上弥漫的紧张气氛以及士兵们的悲壮之情。 诗中的“万里征夫齐怅望,操兵初入沙场广”和“将军樊哙勇敢儿,肉食万里班超相”则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和指挥将领的智慧与勇猛。而接下来的诗句“天兵乘障驱貔貅,宝剑欲断单于头”进一步刻画了战争的高潮,展现出天朝军队的勇猛气势。 然而,即使在这样激烈的战争中,仍有“轻生百战百胜罢,塞原积骨谁能收”这样的句子,暗示着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的损失。最后的“至今唯有关山月,乐府声中愁不绝”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以关山月作为情感寄托,反映出作者深沉的历史思考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名篇,创作于公元1138年。在这一年里,冯时行作为南宋官员,正面临着金朝的侵略威胁和朝廷内部的权力纷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边疆战事和生活情景,抒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对金朝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这使得许多爱国之士深感忧虑。冯时行本人也是其中之一,他曾在诗文中表达了对这种政策的愤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此外,冯时行还在这一时期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他在前线考察军情,了解士兵生活,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发人民的心声,因此在民间广受欢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