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三国志

标题包含
读三国志
无计酬劳夏簟凉,遗编枕上阅兴亡。 气增髥竟从元德,笑里瞒徒造子将。 汉鼎未移存北海,蜀兵已挫失南阳。 莫将胜败论人物,忠义千年有耿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夏天床上无凉席,翻看遗留的书籍了解历史兴衰。 气的增加使得胡须变得更浓,笑着隐瞒真相制造假象。 汉朝的政权还在北方,而蜀国的军队已经失去了南阳。 不要以胜利或失败来评价一个人,忠诚义气在千年后仍闪耀着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无计酬劳: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报答或回报某人或某事。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三国历史的理解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2. 夏簟凉:夏季的竹席清凉宜人。这里是诗人感到凉爽的环境让他的思维清晰,更加专注阅读。 3. 遗编:指的是《三国志》这样的古代历史记载。遗编枕上表示在枕头上阅读这些古代记录。 4. 气增髥竟:形容刘备性格深沉,气概雄伟。元德,即刘玄德,刘备的字。 5. 笑里瞒徒:指曹操用笑容掩盖心机。子将,是曹操的字。 6. 汉鼎:汉朝的象征,这里比喻中国的国家政权。 7. 北海:代指袁绍镇守之地青州,地处中原北部的北海地区。 8. 蜀兵已挫失南阳:描述刘备与曹操战斗失利,丢失了南阳地区。南阳,位于现在的河南省西南部。 9. 莫将胜败论人物:不要以胜利或失败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 10. 忠义千年有耿光:忠诚正义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阅读《三国志》为引,诗人在夏日闲暇之际翻阅史册,感受历史的兴衰变化。诗中的“无计酬劳夏簟凉”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夏日的清凉;“遗编枕上阅兴亡”则展现出诗人沉浸于历史长河中,用心体会古时的荣辱沉浮。接下来的诗句,诗人提到了古代的人物形象,如“气增髯竟从元德”描绘了豪勇英武的形象,而“笑里瞒徒造子将”则是讽刺一些表里不一、狡猾奸诈之人。诗人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强调了忠诚仁义的重要性。诗的结尾处,诗人以“莫将胜败论人物,忠义千年有耿光”总结全篇,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对忠诚仁义的永恒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三国志》是北宋高僧释德洪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这期间,他游历四方,广泛交游,对历史、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本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此时正是北宋中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而释德洪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于三国时期的感慨。他以诸葛亮为例,赞美其忠贞报国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未能善用人才的遗憾。此外,他还通过对曹操、周瑜等人物的描绘,揭示了英雄豪杰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 在创作此诗时,释德洪可能联想到了自己身处的时代背景。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而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得国家政治更加动荡不安。在此情况下,他深感无力回天,只能寄情于笔墨之间,抒发对历史及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