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承原伯安抚侍郎为江雨所阻未即会见远寄雅章深叙勤眷次韵奉答
凭髙日日望交游,方寸飘如一叶舟。
文酒相从期赋咏,江山何事尚迟留。
洲中橘熟辉晴昼,潭上花繁送暮秋。
南路士民应有语,旌麾早晚到吾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在高处向四周张望,内心却如同一叶孤舟般飘摇不定。
期望着能与大家一同品尝美酒、探讨文学,可这美好的河山却为何迟迟不肯接纳我?
阳光下的橘子在河中央闪烁光辉,夜幕降临,水边的繁花即将凋谢。
南方的民众们或许会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迎来这位有才干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伏承原伯安抚侍郎为江雨所阻未即会见远寄雅章深叙勤眷次韵奉答》吕陶
注:
1. 伏承:伏,敬辞;承,接受;"伏承"意为敬词,表示恭敬地接受。这里指接受消息。
2. 原伯安抚侍郎:南宋官员吕大防的尊号。
3. 江雨所阻:被雨水所阻碍。
4. 日日望交游:天天盼望与友人交往。
5. 文酒相从期赋咏:在酒席间相互唱和赋诗。
6. 江山何事尚迟留:为何还不能到达美好的江山。
7. 洲中橘熟辉晴昼:橘子成熟时阳光照耀,暗含希望友人到访的心情。
8. 潭上花繁送暮秋:江边花朵繁盛,告别了暮秋。
9. 南路士民应有语:南边的民众应该会有话要说。
10. 旌麾早晚到吾州:期待早日能见到安抚使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首联通过比喻描绘了诗人的期待之情,仿佛自己的心情如同飘荡在江河中的一叶小舟,随波逐流。颔联则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们的约定,共同赋诗饮酒,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见面。颈联则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阳光明媚的橘树和繁花盛开的花坛都在等待着友人的到来。尾联则是诗人猜测南方的百姓们可能已经听说他将来到的消息,期待着他的旌旗能够早日抵达他们所在的州郡。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伏承原伯安抚侍郎为江雨所阻未即会见远寄雅章深叙勤眷次韵奉答》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宋朝(公元960-1279年),具体时间不详。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期,诗词歌赋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在这个时期,吕陶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深谙官场之道。他深知士人之间的交往对于官场生涯的重要性,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总是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和关爱。这使得他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即在诗词中传达出对他人的深深关怀之情。
在这一首词中,吕陶通过描绘江雨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及时见到原伯安抚侍郎的遗憾之情。他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因此通过次韵的方式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和感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吕陶的人生态度,也展示了他对于诗词艺术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