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花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阴与阳是两种基本的力量或属性,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里可以理解为天地或自然环境。
2. 炭地:烧制木炭的场地,这里是比喻铸造钱币的过程。
3. 铸出金钱:通过铸造工艺制造出的钱币。
4. 不用模:没有使用模具就能铸造成功,形象描述了钱币的形状规整。
5. 莫向:不要向……展示。
6. 颜色:在这里指的是金钱花的金黄色。
7. 还解:还能理解或知道。
8. 济贫无:救济贫困的事情。无,表疑问。
去完善
赏析
《金钱花》是皮日休以诗人的眼光捕捉到自然景象,赋予其深刻的哲理寓意,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金钱”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诗人将大自然的阴阳比作熔炉,用来铸造金钱。形象地描绘了天地间生命的孕育和生长过程。暗示金钱源于自然的恩赐,人类社会应该珍惜并合理运用这一资源。
接着第二句“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则是告诫世人不要过度追求金钱,导致世态炎凉,财富不均。同时指出,如果金钱能用于救助贫困,发挥它的真正价值,那才是金钱最应该存在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意象和比喻手法,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正确用法,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和广阔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钱花》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皮日休作为晚唐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参加黄巢起义,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晚年归隐山林。
在创作《金钱花》时,皮日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同时,他也对金钱的腐蚀作用感到痛心疾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世人的警示。
此外,皮日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皮日休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也使他成为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