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咏

标题包含
春咏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 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还和去年一样,我手握着花朵唱着竹枝词。我的疯狂和消瘦并没有让我感到饥饿,不是因为饮酒过度,而是因为诗歌的创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春天,春季。 2. 来:来到,来临。 3. 还似:如同,好像。 4. 去年时:去年的季节。 5. 手把花枝:手中握着花朵的枝条。 6. 唱竹枝:指唱出竹枝词,一种民间歌词形式。 7. 狂瘦:意指人消瘦但精神狂放。 8. 未曾:没有,不曾。 9. 餐:吃,食。 10. 有味:指食物美味。 11. 不缘:不是因为。 12. 中酒:醉酒,饮酒过量。 13. 却缘:却因为。
去完善
赏析
《春咏》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首先,第一句“春来还似去年时”,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和喜悦。这里的“还似去年时”意味着作者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曾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因此今年春天的到来让他更加珍惜。这种情感表达出作者对时间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接下来,第二句“手把花枝唱竹枝”,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欣赏花朵盛开的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这里,作者通过“手把花枝”的形象动作,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对美的欣赏。同时,“唱竹枝”则暗示了作者在欣赏美景之余,还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第三句“狂瘦未曾餐有味”中,作者以“狂瘦”来形容自己因过度陶醉于诗歌创作而忽略了饮食的状态。这句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痴迷和投入,同时也传达出他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挫折。然而,尽管生活困苦,作者依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最后一句“不缘中酒却缘诗”,揭示了作者之所以没有食欲,并非因为饮酒过量,而是因为沉醉于诗歌创作。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咏》是唐代诗人薛能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时值薛能任兴元节度使。 在这期间,薛能与友人共游南溪,见春光正好,繁花盛开,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咏春之作。此时唐朝社会已经趋于稳定,经济文化逐渐恢复,薛能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欣赏自然景色和与友人交流情感。 当时唐朝的文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许多诗人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薛能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独特的视角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