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陵

标题包含
子陵
不为故人屈,清名日月高。 当时若相汉,不过比元侯。 元侯功易歇,子陵名不灭。 所以想孤风,犹如隔前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受制于旧友,清白名声如日月高悬。 如果那时辅佐汉室,不过与元侯相当。 元侯的功业容易消逝,而子陵的名声永垂不朽。 因此独行其道,犹如相隔昨日那般分明。
去完善
释义
1. 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邀请出仕,保持其高尚的名节。 2.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刘秀。 3. 屈:委屈自己,这里指接受官职。 4. 清名:高尚的名声。 5. 日月:太阳和月亮,这里代指天地。 6. 相汉:辅佐汉室,成为汉朝的重臣。 7. 不过:只不过。 8. 元侯:指韩信,曾任汉朝的大将军,后被封为楚王。 9. 功易歇:功勋容易消歇。 10. 想:想象。 11. 孤风:独立的风骨。
去完善
赏析
《子陵》是一首描绘古代隐士严光的诗,诗人借用了古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在这首诗中,姜特立强调了对个人尊严和名声的执着追求,并对那些选择隐居不仕的人表示敬意。 在诗的开篇,诗人提到严光并没有为了故人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他的清白名声如同太阳和月亮一般高洁。这里暗示了严光的坚韧性格和高尚品质。 接下来,诗人假设如果严光在当时辅佐汉朝皇帝,那么他的地位可能仅仅与元侯相当。这里的“元侯”是指古代诸侯国的长官,他们的地位和权力虽然显赫,但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严光的声誉却能够历久弥新。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中,姜特立表达了他对严光孤独风骨的敬仰之情,这种敬仰之情仿佛就像昨日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强烈。 整首诗通过对严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尊严和名声的珍视,以及对那些敢于坚持自我、勇于选择隐居不仕的人的敬佩。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陵》是南宋著名诗人姜特立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姜特立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先后担任了尚书郎、太常博士等职。然而,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稳固,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深感厌倦,渴望远离世俗纷争,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外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北方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而国内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这一局面,姜特立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忧心忡忡,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在这种背景下,他以《子陵》为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