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岁丰

标题包含
喜岁丰
六月禾将槁,天公一雨苏。 旱时苗化草,稔后米如珠。 食足安田里,年饥死路衢。 丰凶才反手,扪腹媿微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月禾苗将要枯槁,一场雨后再次焕发活力。 干旱时稻苗变得如同杂草,丰收时米粒犹如明珠。 吃饱喝足在田地里劳作,荒年时饥饿而死在路上。 丰收与灾荒就在顷刻之间,想到这些只能摸摸自己的肚子,惭愧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岁丰:指年成丰收; 2. 六月禾将槁:意思是六月的稻谷快要枯萎了; 3. 天公一雨苏:天公,即老天,这里是指苍天。雨苏,意为雨水使得稻谷复苏; 4. 旱时苗化草:干旱的时候,庄稼变成了草; 5. 稔后米如珠:稔,意指庄稼成熟。米如珠,形容稻谷像珠子一样; 6. 食足安田里:庄稼丰收,粮食充足,农民得以安宁; 7. 年饥死路衢:年成不好的时候,路上会有饿死的人; 8. 丰凶才反手:丰凶,指的是丰收和灾荒。才反手,意指转变迅速,比喻丰收和灾荒的交替; 9. 扪腹媿微躯:扪腹,摸着肚子。媿,同“愧”。微躯,指的是自己渺小的生命。整句表示在丰收和灾荒面前,深感自身渺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作物在降雨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贫困的忧虑。首联“六月禾将槁,天公一雨苏”,描述了禾苗在干旱中的艰难处境,而一场及时雨的降临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颔联“旱时苗化草,稔后米如珠”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用,以及丰收后的喜悦。颈联“食足安田里,年饥死路衢”则揭示了丰收与饥荒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粮食的重要性和农民生活的不易。尾联“丰凶才反手,扪腹媿微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力改变百姓命运的愧疚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农耕生活中丰饶与歉收的不同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岁丰》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姜特立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颂了丰收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丰收成为了人们普遍期盼的景象。 人生际遇方面,姜特立作为南宋朝堂上的重臣,他亲历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也目睹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因此,他把这份喜悦之情融入到诗歌之中,通过赞美丰收的情景来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和关心。 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治上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经济上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广,文人学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使得诗歌创作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一种风尚。在这个背景下,姜特立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作品也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