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孙宰知鱼亭
万物各有适,所乐乃其天。
达人默识之,此意妙难传。
贤哉漆园吏,知鱼岂其然。
客问子非鱼,乌知鱼乐全。
答云我所知,知之濠梁间。
问者固已远,答者不亦难。
要知知鱼乐,当作梦蝶观。
周与蝶非两,鱼我宁相悬。
海门孙夫子,读书必钩玄。
结茅制小亭,下瞰碧玉湾。
因鱼揭佳名,理赜非言诠。
夫子固知鱼,鱼亦知君贤。
我欲从之游,褰裳濯清泉。
鱼乎可勿猜,久矣忘机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事各有适,自在即为乐。
高人心中有数,妙意难以言传。
漆园吏真聪慧,明察鱼类喜。
有人提问,“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
漆园吏回答:“我在水边看见过。”
问者远去,答者难道不易?
理解鱼的快乐,或许需有梦中化蝶之感。
庄周与蝴蝶并非二体,我与鱼有何不同?
海门有位孙先生,读尽群书求精髓。
他在海边筑了座亭子,俯瞰碧绿的海湾。
因鱼得名,其中的深奥无法用言语道明。
孙先生深知鱼的快乐,鱼也懂得他的贤良。
我想要加入他们,提着衣裳在清澈的泉水中畅游。
鱼儿无需多虑,早已忘记世间的纷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物各有适:指万物各自适应其生活环境。
2. 所乐乃其天:谓万物在自然环境中各得其所,这就是它们的快乐所在。
3. 漆园吏:庄子曾担任漆园吏一职,这里是借指庄子。
4. 知鱼岂其然:意思是了解鱼的乐趣,岂是那么容易的?
5. 乌知鱼乐全:怎么能知道鱼真正的快乐呢?
6. 知之濠梁间:庄子在濠梁上与惠子讨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
7. 要知知鱼乐,当作梦蝶观:要想理解鱼的乐趣,应该像庄子观察蝴蝶那样去看待。
8. 周与蝶非两,鱼我宁相悬:庄周与蝴蝶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鱼与我也不是完全分离的。
9. 海门孙夫子:指居住在海门的孙宰。
10. 读书必钩玄:读书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妙之处。
11. 结茅制小亭:修建一个小亭子。
12. 下瞰碧玉湾:俯瞰下面的碧绿的水湾。
13. 因鱼揭佳名:因为鱼而获得美好的名声。
14. 理赜非言诠:深奥的道理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15. 夫子固知鱼,鱼亦知君贤:孙宰深知鱼的乐趣,鱼也感知到他的善良贤能。
去完善
赏析
《赋孙宰知鱼亭》是一首描绘观察和体会鱼儿乐趣的诗歌。首联“万物各有适,所乐乃其天”点明万物各有所好,这是天性使然;颔联则指出聪明人在默察这一点;颈联通过庄子和惠子谈论鱼是否快乐的故事,展现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则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感知鱼儿的快乐;尾联借诗人自己体验鱼的欢乐场景,揭示了与鱼共享快乐之地的情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孙宰知鱼亭》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姜特立为孙宰所建的知鱼亭所作。当时姜特立任浙江衢州府学教授,负责教育当地的学子。在教学之余,他常到附近的名胜古迹游览,并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包括孙宰。
在这段时间里,姜特立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大事。
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和艺术,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写诗作画,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姜特立写下了这首描绘孙宰知鱼亭的诗篇,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也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