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吴融

标题包含
寄吴融
一夜秋声入井桐,数枝危绿怕西风。 霏霏晚砌烟华上,淅淅疎帘雨气通。 君整输蹄名未了,我依琴鹤病相攻。 到头江畔从渔事,织作中流万尺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龟蒙,字鲁望,唐朝时期文人,苏州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834年至880年之间。 陆龟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声音在夜晚响起,轻轻敲打井旁的梧桐树,几枝绿叶在风中颤抖。夜幕降临,烟雾弥漫在台阶上,疏疏落落的窗帘透出雨滴的气息。你忙碌于名利,我却与琴鹤为伴,疾病缠身。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江边一起过起渔夫的生活,编织出中流的宏伟画卷。
去完善
释义
1. 井桐:井栏边的梧桐树。 2. 危绿:即绿叶,这里指梧桐树叶。 3. 西风:秋风。 4. 霏霏:烟雾弥漫的样子。 5. 晚砌:傍晚时的台阶。 6. 淅淅:形容风声、雨声。 7. 疏帘:稀疏的窗帘。 8. 君整输蹄名未了:意为你的名声如骏马奔驰,无法停下来。君,指诗人吴融;整输蹄,整顿马匹准备启程。 9. 我依琴鹤病相攻:意为我依靠音乐和绘画去治疗疾病。 10. 从渔事:从事捕鱼之事。 11. 万尺篊:非常长的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瑟瑟秋风中,井边的梧桐树上挂满了黄叶,似乎在畏惧西风的吹拂。“一夜秋声入井桐”形象地刻画了秋天的声音逐渐渗入自然环境的过程,而“数枝危绿怕西风”则传递出诗人观察到的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颔联通过描写夜晚的台阶和稀疏的窗帘,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气息。“霏霏晚砌烟华上,淅淅疎帘雨气通”,这两句诗渲染了初秋细雨时分的朦胧氛围,突显出秋季湿润且略带凉意的气候特点。 颈联由景及人,转入写诗人与友人吴融之间的交流。“君整输蹄名未了,我依琴鹤病相攻”。在这里,诗人以“琴鹤”为意象,暗示其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功名的超然淡泊。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全诗的情感显得深沉而内敛。 尾联则以一幅江畔渔民的劳动画面作为结束:“到头江畔从渔事,织作中流万尺篊。”诗人用“渔事”来象征他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扰时所持有的豁达胸怀。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生动的自然景观描述,又有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可谓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吴融 朝代:唐朝 诗人:陆龟蒙 原文: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为听茱萸女,低剑拂征缨。 早为衣食累,晚无儿女情。 渔舟唱晚泊,岭雁断寒声。 荒戍多铙鼓,空山足炯铭。 青丘若有墓,应待鹤还耕。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文人陆龟蒙。他的一生丰富多样,既是官员又是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唐诗上的成就尤其突出,其诗风清峻、言辞犀利,颇受时人及后世的赞誉。《寄吴融》一诗,是其写给朋友吴融的一首叙怀之作,充分展现了陆龟蒙独特的个性与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末,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战事频发。面对纷乱的社会现实,陆龟蒙选择归隐田园,过起了隐居生活。这一时期,他与友人吴融保持联系,相互交流,互诉衷肠。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