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堂八绝句 其六

标题包含
南堂八绝句 其六
风摇疏影落清漪,泛泛鱼儿趁晚嬉。 不是来禽惊不去,窗前从此使人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邹浩(1060年-1113年),字志完,号道乡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邹浩少年时勤奋好学,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他为人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轻摇曳着稀疏的影子落在清澈的水面上,小鱼儿在傍晚时分愉快地游动。 并非是因为被路过的鸟类惊扰而不离去,而是窗前的这一幕让人产生疑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堂八绝句:该诗题为组诗的第六首,作者是南宋文人邹浩。 2. 风摇疏影落清漪:疏影,指稀疏的影子;清漪,清澈的水面。这句描绘了风吹动树影落在清澈水面的场景。 3. 泛泛鱼儿趁晚嬉:泛泛,浮游的样子;趁,趁着;晚嬉,傍晚时分游玩。这句描述了鱼儿在傍晚时分的水中嬉戏的场景。 4. 来禽惊不去:来禽,即荔枝,这里代指新鲜的水果;惊不去,因惊讶而不离去。这句暗含作者对新鲜果实的喜爱之情。 5. 窗前从此使人疑:这句表示窗前的景象让人产生疑惑,为何会看到荔枝这种南方特产。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风景画,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沉思。首先,“风摇疏影落清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微风拂过,树木的影子轻轻摇曳,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这种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泛泛鱼儿趁晚嬉”,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傍晚时分,鱼群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与前面的“清漪”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象。 然而,诗人在第三句笔锋一转,提到了“不是来禽惊不去”。这里的“来禽”指的是喜鹊,古人认为喜鹊会带来好运和吉祥。这里诗人提到喜鹊受到惊吓而不离去,暗示了一种不寻常的情况。紧接着在第四句“窗前从此使人疑”,诗人揭示了这种不寻常的情况:窗前的这一景象让人产生了疑虑和不安。这一转折使得这首诗从宁静的景色转入了深思的主题,引发人们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堂八绝句 其六》是北宋诗人邹浩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在这首诗中,邹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堂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邹浩所处的时代,北宋文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邹浩作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一时期,邹浩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草木花草,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总的来说,《南堂八绝句 其六》这首诗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展现了邹浩在这一时期的独特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