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
拟花无品格,在野有光辉。
香薄当初夏,阴浓蔽夕晖。
篱根堆素锦,树杪挂明玑。
万物生天地,时来无细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草原本无尊贵与卑劣之分,它们生长在野外依然熠熠生辉。
它们的香气在初夏时分最为浓郁,枝繁叶茂的阴影能够遮挡夕阳的光辉。
篱笆的根部犹如堆叠着洁白的丝织品,树枝的梢头挂着明亮的珠子。
天地间孕育了万千生灵,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拟花:模拟其他花朵。这里指野蔷薇没有高贵的品格,却能展现独特的光彩。
2. 无品格:没有高尚的品格。这里指野蔷薇虽然没有名贵的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美。
3. 在野:生长在野外。这里指野蔷薇虽然生于荒野,但仍有光辉。
4. 香薄:香气淡薄。这里形容初夏时节野蔷薇的香气并不浓烈。
5. 阴浓:树荫浓密。这里形容夕阳西下时分,野蔷薇树叶茂密,遮挡住了阳光。
6. 篱根:篱笆的根部。这里指野蔷薇生长在篱笆旁边。
7. 素锦:白色的锦缎。这里比喻篱笆下的野蔷薇犹如铺上了一层白色的锦缎。
8. 树杪:树的末梢。这里形容野蔷薇树枝上挂着一颗颗明亮的露珠。
9. 明玑:明亮的珠子。这里比喻野蔷薇树梢上的露珠犹如明珠般闪闪发光。
10. 万物生天地:世间万物都生于天地之间。这里强调自然界的生命之源。
11. 时来无细微:随着时间推移,自然界的变化无微小之处。这里暗示野蔷薇的成长与变化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去完善
赏析
《野蔷薇》:“拟花无品格,在野有光辉”,诗人以野蔷薇作为象征,意指其虽为自然生长,却毫不逊色于人工栽培的花朵,体现了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好。接下来两句描绘了野蔷薇的香气与荫凉,“香薄当初夏,阴浓蔽夕晖”,强调了它的香气在初夏时最浓烈,而荫凉能覆盖夕阳的光辉。接下来的描述则从细节入手,“篱根堆素锦,树杪挂明玑”,即野蔷薇盛开于篱笆根部,形成了如素锦般的美丽景象;而花朵高挂在树枝的末端,仿佛是挂满了明亮的珠宝。最后两句则为全诗点睛之笔,“万物生天地,时来无细微”,意味着自然界的生命孕育于天地之间,只要时机成熟,任何细微之处都能焕发出生命的光辉。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野蔷薇的美好,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和对生命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蔷薇》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野蔷薇枝繁叶茂,春来花开满枝头。黄昏日落犹未归,朝朝暮暮泪沾衣。”这首诗以野蔷薇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个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矛盾尖锐。诗人姜特立生活在这一动荡时期,他曾历任知县、通判等官职,后因直言上疏而被罢官,流寓江湖。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世事无常,人生坎坷。
与此同时,宋代社会文化繁荣,诗歌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文人墨客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情抒怀,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姜特立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佳作众多,被誉为“四大家”之一。《野蔷薇》便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