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谣
今日鶑鶑燕燕愁,春风忽白少年头。
拍残十八胡笳拍,数片娇红逐水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燕子都在悲伤,春天的风突然使年轻人的头发变白。拍打着十六拍的胡笳,几片娇艳的红色花瓣随着流水漂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春:指春天离去,这里借指年华逝去。
2. 谣:民谣,民间歌谣。
3. 今日:现今的某一天。
4. 鸎鸎燕燕:莺莺燕燕,泛指春天的鸟类。
5. 愁:忧虑,烦恼。
6. 忽:突然,表示速度之快。
7. 春风:春天的风。
8. 白:使……变白,这里意为让少年的头发变白。
9. 少年:年轻的人,特指青少年时期。
10. 拍:拍打,击打。
11. 十八胡笳拍:古代音乐的一种曲牌名。
12. 数片娇红:形容花瓣飘落的样子。
13. 逐水流:随着流水飘去,比喻事物随着时间流逝。
去完善
赏析
《送春谣》这首古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同时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首先,詩中以“今日鶯鶯燕燕愁”来开篇,借莺莺燕燕的哀愁,形象地表达出春天的气息。而“春风忽白少年头”则意味着在匆匆即逝的春风里,少年的头发竟不知不觉地花白了。两句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反映了春天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诗人用“拍残十八胡笳拍,数片娇红逐水流”来表达这种情感。胡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其音色悲凉,引人深思;而娇红则代表花朵,象征生命和青春的短暂。诗人通过“拍残”和“逐水流”等词汇,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残酷,以及人们无法抵挡时间的力量。
总的来说,《送春谣》以其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情感,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时间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春谣》是宋朝诗人释行海的诗作,创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原地区战事频繁,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释行海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行走于各地,亲历了战乱和百姓的痛苦。他深感时事的不幸,把人生的苦难、社会的痛苦和自己的失落感融入到了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反衬出现实中的生离死别,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忧伤和哀愁。
此外,释行海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宋朝。虽然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军事上长期受制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权臣当道,内部矛盾激化等原因,国家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释行海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沧桑与悲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