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皂角林

标题包含
皂角林
皂角林边杀气新,凄凉偏感北征人。 我来认作将军树,汲静当年打女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行海,俗名李行海,字宗源,号雪堂,法号释行海。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95-1264年)。 释行海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皂角树林旁,新的战争气息弥漫,让人倍感忧伤与孤独。我来到这里,将这些树木当作英勇无畏的将军的象征。回想当年他们在这里英勇抵抗金兵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皂角林: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林州市一带。 2. 杀气新:形容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3. 凄凉:指环境或气氛使人感到忧伤、痛苦。 4. 北征人:向北出征的士兵。 5. 将军树:此处指的是皂角树。 6. 汲静:古代一位将领的名字。 7. 打女真:指古代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词。诗人以皂角林为背景,展示了战场上的杀气和战争的残酷。“皂角林边杀气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气氛,突出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凄凉偏感北征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士兵们的同情和感慨。 接下来,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皂角树比作英勇善战的将军,赋予了皂角树以英雄的形象。“我来认作将军树”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通过“汲静当年打女真”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皂角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感慨和对英勇士兵的敬意。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警示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皂角林》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行海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259年前后,正值宋、蒙战争之际。此时,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局势紧张。释行海在此时写下此诗,寓意颇深。 释行海在南宋时期,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目睹了朝廷的腐朽和社会的动荡。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皂角林》一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中“皂角林”并非实指,而是寓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人以皂角林的意象来表达对国家危难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他也揭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和官场腐败现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行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他的诗歌成为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典型代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