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俊癯翁并忆少野
少野不来君又去,独看花柳不成春。
江湖岂是无兄弟,如此知心有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少时光里,我们各奔前程,形单影只地观赏着春天里的花花草草,却总觉得春天缺了点什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岁月匆匆,人生漫长,我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虽然世界之大,相识的人也不少,但真正能够了解彼此的又有几个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俊癯:指的是苏轼,即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这里指苏轼的诗篇或人格风貌。
2. 少野:可能指的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称少野,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3. 花柳:泛指春天的花卉和柳树,这里用以形容春天的景象。
4. 江湖:指江河湖泊,也比喻处于社会上不同地位的人。
5. 无兄弟: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中的“本枝百步间,万物各有畔。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无兄弟相求,何须车马安。”这里的意思是希望自己不要失去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俊癯翁并忆少野"为题,诗中的"俊癯翁"和"少野"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两个朋友。首句"少野不来君又去",描绘了两位朋友的离去,使得诗人倍感孤独。接下来"独看花柳不成春",强调了诗人独自赏花时心中的失落感。这种情景在无形中增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江湖岂是无兄弟,如此知心有几人",则是对诗人心境的进一步揭示。虽然江湖上不乏兄弟之谊,但真正知心的又有几人?这里流露出的是诗人对于真挚友谊的渴望以及现实中所面临的无奈。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情绪以及对真挚友谊的向往。诗人在诗句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俊癯翁并忆少野》是南宋末年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
在这一年代,南宋政权逐渐衰落,蒙古铁骑侵扰江南地区,战乱频仍,民生疾苦。释行海作为一名出家人,虽然远离尘世纷争,但仍然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歌,表达了对战争和民生的关切。
释行海与友人俊癯翁相交甚厚,然而在这乱世之中,两人不得不各自漂泊。这首诗表达了释行海对俊癯翁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年少时期的美好回忆。诗中提到的“少野”,是指他们年少时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如今已成追忆。
总之,《送俊癯翁并忆少野》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战乱背景下,释行海与友人俊癯翁离别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们对过去快乐的回忆,以及在这乱世中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