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
从来洁白胜㶉鶒,不解浮沉愧鹭鸶。
今日独留杨柳岸,何年合到凤凰池。
风波自险身常稳,网罟虽多意不疑。
四海五湖皆有分,人多相识少相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从来洁白胜鶷鶒,不解浮沉愧鹭鸶。今日独留杨柳岸,何年合到凤凰池。风波自险身常稳,网罟虽多意不疑。四海五湖皆有分,人多相识少相知。
译文:自古以来,我的清白胜过所有鸟禽,不知在波澜中沉浮是否会让白鹭羞愧。如今我独自留在杨柳岸边,何时才能抵达凤凰池?尽管风波险恶,我依然稳定前行;虽然渔网繁多,但我毫不怀疑自己的意志。四海五湖都有一份属于我的天地,虽然认识的人多,但真正了解我的人却很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鸥》:这首诗歌的名字,是古人对鸥的描绘。
2. 释行海:古代诗人,字齐由,号小秀野,明代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定香亭近稿》等。
3. 清白:这里用来形容鸥的形象,代表纯洁无瑕。
4. 勝:古同“胜”,超过的意思。
5. 㶉鶒:一种水鸟,羽毛黑色,有红色斑点,能游泳,善捕食鱼类。
6. 不解浮沉:指鸥在水中游弋时不会陷入困境,暗示其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7. 愧鹭鸶:表示鸥虽然没有鹭鸶的优雅姿态,但却能在风波中保持平稳,体现出其勇敢顽强的品质。
8. 杨柳岸:此处指代江南水乡的风景,常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9. 凤凰池:古代皇宫中的水池,用以象征皇帝所在的朝廷,这里是比喻鸥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
10. 风波自险身常稳:描绘鸥在风浪中依然能够稳定身形,表现出其坚韧的品质。
11. 网罟:捕鱼工具的总称,这里借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12. 意不疑:表示自己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13. 四海五湖:泛指全国各地,意味着鸥的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广泛的联系。
14. 人多相识少相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感慨,认为人们虽然相互认识,但真正理解对方的却少之又少。
去完善
赏析
《鸥》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释行海的作品。诗中以鸥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行和对世事的洞察。首先,作者用“洁白胜鶒”来形容鸥鸟的颜色和品质,强调了其清白高洁的特性。接着以“不解浮沉愧鹭鸶”来比喻鸥鸟在风波中依然保持稳定的品质,表现出其对世事的超脱。
第三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杨柳岸,这既是对现实的观察,也是对往事的怀想。而“何年合到凤凰池”则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和期待,即何时才能脱离尘世的纷扰,得到安宁的生活。接下来的两句,“风波自险身常稳,网罟虽多意不疑”,又再次强调了鸥鸟在各种困境中的淡定与自信,同时暗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
最后两句,“四海五湖皆有分,人多相识少相知”,表达了诗人的感叹:人世间虽然广阔,但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却很少。这既是对人生的反思,也是对知己难求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鸥鸟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心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鸥》是宋代诗人释行海的一首描绘江上鸥鸟的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前后,当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释行海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生动画面。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释行海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曾在家乡务农。后来,因缘际会步入了佛门,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僧侣生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体验了出家人的清苦生活,还深入研究了佛学经典,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禅师。然而,他的命运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释行海曾多次被迫离家,四处漂泊。正是这段艰辛的历程,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
在释行海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随着北方金国的入侵,南宋朝廷为了抵抗外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文化逐渐崛起,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在这种背景下,释行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