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蟋蟀

标题包含
蟋蟀
少年不解客中愁,砌下寻来鬭过秋。 今夜雨窗听不得,声声浑欲白人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行海,俗名李行海,字宗源,号雪堂,法号释行海。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95-1264年)。 释行海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轻人不懂得离家的哀愁,在台阶下面寻找离别时秋天的痕迹。 今晚在雨中的窗户旁实在无法听到(离别的声音),每一声都催人白发。
去完善
释义
1. 蟋蟀:昆虫的一种,其鸣声具有秋季特征,在中国文学中被用来表达秋天的哀愁或离别之情。 2. 客中愁:离家在外的人感受到的忧愁或思乡之情。 3. 砌下:指房屋墙脚。 4. 闘:同“斗”,这里指的是蟋蟀之间的争斗。 5. 过秋:度过秋天。 6. 雨窗:下雨的窗户。 7. 听不得:听不进去。 8. 浑欲:似乎就要。 9. 白人头:形容让人愁绪满腹的事物使人心情沉重,满头白发。
去完善
赏析
《蟋蟀》是诗人释行海以蟋蟀为主题的诗作。诗人通过讲述自己年少无知时并不理解客中的愁绪,到在墙脚下寻找蟋蟀度过秋天时光的变化过程,表达了生活经验的增长和对世事理解的加深。夜晚的雨声与蟋蟀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让诗人更加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蟋蟀》是南宋诗人释行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蟋蟀鸣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战事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释行海在此时写下这首《蟋蟀》,表达了他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释行海是南宋的一位高僧,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哲理。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全国各地,领略了无数山水风光。然而,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由于战乱的缘故,他被迫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漫长的流浪之旅。 在南宋晚期,社会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战乱不断。诗人释行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观察秋夜蟋蟀鸣叫这一平常景象,深刻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百姓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