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
石城出壤水怀州,息壤藏城水复收。
千载故侯犹未识,土能胜水有深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城这里,地面出现了怀州的水源,水源在城内消失后又重新出现。尽管历经千年,但这背后的秘密还未被完全揭示,土地蕴藏着战胜水的智慧,这背后是深远的谋略。
去完善
释义
1. 石城: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者某座具体的城市。
2. 壤水:河流名,这里用来泛指水流。
3. 怀州: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
4. 息壤:传说中能够自行生长土地的神奇土壤。
5. 千载:千年。
6. 故侯: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人对水源地的一种称呼。
7. 深谋:深远的谋略。
去完善
赏析
《息壤》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石城”和“息壤”两个景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石城出壤水怀州”,描述了石城附近的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石城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这些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第二句“息壤藏城水复收”,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片土地的秘密——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奇的土壤,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使土地保持肥沃。这种土壤的存在,使得石城的农田得以年复一年地种植庄稼,保证了当地的粮食供应。
第三句“千载故侯犹未识”,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先民的敬佩之情。尽管已经过去了千百年,但息壤的神奇功效仍然不为世人所知。这说明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深厚而独到的见解。最后一句“土能胜水有深谋”,是对息壤神奇功能的高度评价。在诗人看来,息壤不仅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还具有战胜水患的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于大自然,也源于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息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勤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息壤》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初期,即公元1127年至1145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中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袁说友,字起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在北宋灭亡后,他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悲愤。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到隐的转折,最后选择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息壤》这首诗中,袁说友以“息壤”为喻,表达了渴望国泰民安的愿望。息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土壤,相传只要把息壤撒在地上,土地就会迅速生长,形成广袤的土地。袁说友希望像息壤一样,为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