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标题包含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大臣、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在唐德宗时期,权德舆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他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廉...查看更多
詹姆丝
去完善

译文
已经见到了她的美貌风采,又听说她勤奋努力不懈怠。在秋天的清凉中走在繁华的大都市里,那个白皙的少年让人瞩目。 月光下,船只扬帆疾驰;迎着风霜,她穿着鲜艳的新衣服。如果有一天她在庭前问起我,我会告诉她,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来自海滨城市漳州。
詹姆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题目中的“端公”是唐朝时对御史的尊称,这里指崔郎君的职位;“入京觐省”即进京朝见皇帝并看望家人。 2. 风姿美:形容人的仪表举止美好。 3. 艺业勤:指才艺勤奋努力。 4. 上国路:前往京城的道路。 5. 白皙少年人:肤色白皙的年轻男子。 6. 带月轻帆疾:表示月亮照耀下的小船行驶得轻快。 7. 迎霜彩服新:迎着霜露的新衣。 8. 过庭:本指孔子在庭院中接受儿子孔鲤的请教,这里泛指家庭内部。 9. 一为说漳滨:如果有人询问,就替我说说漳滨的情况。
詹姆丝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的情景。首句“已见风姿美”描绘出崔端公的少年英武之气;第二句“仍闻艺业勤”则是对其勤奋学习的赞美。接下来的两句,“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表现了他在清秋时节,扬帆进京,展现英姿的场景。紧接着的“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一句则形象地描述了舟行江上的场景,同时也寓意着崔端公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最后两句“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则表达了对崔端公未来的期许和祝愿。全诗运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的风华正茂与勤奋努力,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后辈的关爱和鼓励之情。
詹姆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是唐朝著名诗人权德舆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此时权德舆在朝为官,担任礼部侍郎一职。 在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权德舆作为朝廷重臣,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他也深知官场中的种种弊端和斗争,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权德舆以送别友人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民生福祉的关注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描绘京城繁华的景象,暗示了朝政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詹姆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