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彦清出猎独处无聊
独上层楼意已阑,栏干倚遍悄无言。
白衣不至黄花少,怅望庭闱涕泪繁。
秋节堪悲惟暮节,牛山独叹异龙山。
解嘲不见狂从事,落帽风流作等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上楼时,情绪已经低落,靠着栏杆默默无语。
白色的衣服没有出现,黄色的花也少了一些,惆怅地望着庭院流泪。
秋天的节日让人悲伤,尤其是在傍晚的时候,孤独的牛山和奇异的龙山。
嘲笑那些没有狂野的追求的人,风度翩翩地把帽子摘下来当作平常事。
去完善
释义
1. 阑:停止、终了;此处是表示情感达到尽头,感到无可奈何之意。
2. 白衣:代指朋友;也可理解为旧时读书人的象征,即诗人在孤独中期待与文人墨客的交往。
3. 黄花:菊花;这里指重阳赏菊的活动。
4. 庭闱:家庭;此处以家庭之景寓亲人之情。
5. 涕泪繁:眼泪流得多,形容悲伤至极。
6. 秋节:秋天时节,特指重阳节;暮节,即将结束的秋天。
7. 牛山:山东的一座山;龙山,湖南的一座山。这里的牛山和龙山代表诗人遥不可及的地方,以此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
8. 解嘲:缓解心中的失意和悲哀。
9. 落帽:典出《晋书·孟嘉传》记载的重阳登高赏菊时的帽子被风吹落的故事,后来用以形容才子风度或重阳佳节的风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重九彦清出猎独处无聊》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的孤独与哀思。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他在重阳这天的心情。
首句“独上层楼意已阑”,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时的寂寞心情。诗人试图借助登高来排遣胸中的郁闷,然而这却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独的滋味。
接着“栏干倚遍悄无言”,诗人把栏杆倚遍,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内心的孤独和忧郁愈发沉重。
接下来两句“白衣不至黄花少,怅望庭闱涕泪繁。” 诗人期待友人到来共度佳节的愿望未能实现,感到十分失落。“白衣”在此处指的是白衣使者,即朋友、亲人的意思。“黄花”则代表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诗人感慨家人不能团聚,思亲之情溢于言表。
紧接着“秋节堪悲惟暮节,牛山独叹异龙山。”,诗人借景抒情,用“秋节”和“暮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牛山”与“异龙山”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解嘲不见狂从事,落帽风流作等闲。”,诗人以“解嘲”自嘲,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孤独境地,但并不气馁。他以“落帽风流”来形容自己虽处境艰辛,但依旧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九彦清出猎独处无聊》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洪皓之手。洪皓(1088-1155),字光弼,号俟斋居士,饶州鄱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洪浩,曾任尚书省郎官。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当时洪皓已年逾花甲,但他仍坚守南宋朝廷派遣至金国的使臣重任,历经战乱与世事沧桑。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火连天,百姓生活困苦,国家政权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境况,洪皓忧国忧民,心境复杂。
在人生际遇方面,洪皓早年即有报国之志。靖康之难后,他临危受命,毅然赴金议和。在金国期间,他始终保持忠诚之心,面对敌人的诱惑和威逼,始终不辱使命,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然而,当他返回南宋时,却遭到权臣秦桧的排挤和陷害,最终被迫流放至广东韶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