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友馀辞 水划虫
足为棹,须为桡,舴艋子,何多劳。黑油急旋旋,玉掌轻摇摇。水划虫,水划虫,鸊鷉鹥鸭同从容,宽陂缓波无点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用脚当桨,用须作橹,小舟之中,多少辛劳。黑亮的油脂快速旋转,白玉般的手掌轻轻摇动。在水面游动的鱼儿,与水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悠然自得,宽阔的水面和平缓的波浪几乎没有一点风。
去完善
释义
1.棹:划船的桨。2.须:胡须,此处作动词,表示用胡须当做什么。3.桡:划船的工具。4.舴艋子:小舟。5.黑油:指水面上的油光,比喻平滑的水面。6.玉掌:形容手白皙美丽。7.水划虫:在水中游动的小虫子。8.鸊鷉: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水鸟。9.鹥鸭:即鸬鹚,一种善于捕鱼的鸟类。10.宽陂:宽阔的湖泊。11.缓波:缓慢流动的水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山水友馀辞·水划虫》生动地描绘了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用“足为棹,须为桡”的形象比喻,表现出了小船在平静水面缓缓前行、悠然自得的情景。接下来的“黑油急旋旋,玉掌轻摇摇”,进一步刻画了舟行水面时人们轻快、轻松的动作和心情。
后半部分“水划虫,水划虫,鸊鷉鹥鸭同从容,宽陂缓波无点风”,则着重于水生生物的描写,同时表达了人与动物共享这片水域的美好画面。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划虫(一种鱼类)以人的感情色彩,展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朴实,形象鲜明,传达出诗人在游历山水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水友馀辞 水划虫》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一首描绘自然界景色与人文风貌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时期(1127-1279年),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然而北方领土尚在金人手中。在这段特殊时期,王质作为一个南渡文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始终萦绕在心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开始关注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试图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来传达内心情感的波动。在《山水友馀辞 水划虫》这首诗中,他以水划虫为题,通过对水中游动的虫子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在面对家国之痛时,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