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红蔷薇

标题包含
红蔷薇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黎明的鸟鸣声中,珍珠般的露水显得那么柔弱无力,就像华丽的衣裳无法点缀出行动的风采。如果真的把这些珍珠宝石镶嵌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后宫之中谁还会去模仿梅花妆呢?
去完善
释义
1. 晓啼珠露:指红蔷薇在清晨时分,露水尚未干时,花朵含露欲放的样子。 2. 绣簇罗襦:形容红蔷薇花簇繁茂,如同锦绣衣衫一般美丽。 3. 不著行:即“不着行”,意指红蔷薇不拘一格,不依一定的规则生长,自由无束。 4. 若缀寿阳公主额:这里引用了南朝寿阳公主的故事。据传,寿阳公主额头贴着梅花形状的花钿,十分美观,引得众人效仿。此处以红蔷薇点缀寿阳公主的额头,暗示其美貌动人。 5. 六宫争肯学梅妆:意指如果红蔷薇成为寿阳公主的美妆之物,皇宫里的妃子们都会争相模仿,学习这种美妆方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红蔷薇的美丽与珍贵,以及它作为装饰品的价值。诗人通过描绘红蔷薇在清晨的露水中无力啼鸣的场景,表达了它的柔弱之美。此外,诗人还以“绣簇罗襦不著行”来形容红蔷薇的花簇如同华丽的衣裳,彰显了它的华丽与高贵。同时,诗人提到了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暗示了红蔷薇作为饰品的巨大魅力,使六宫争相模仿。整首诗通过对红蔷薇的形象描写,传达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牛峤的《红蔷薇》是一首描绘红蔷薇花的唐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中期(公元755-836年),此时唐朝国势逐渐由盛转衰,政治腐化,民生困苦,文人骚客多以诗歌寄情抒怀,宣泄忧国忧民的情感。 牛峤,唐朝诗人,因官至御史而闻名。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尤以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为擅长。在他的时代,文人墨客多以饮酒赋诗为雅事,他们借诗篇来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在创作《红蔷薇》时,牛峤经历了仕途波折和生活的坎坷,他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这首诗通过描绘红蔷薇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红蔷薇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