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林逋处士

标题包含
寄林逋处士
湖山淡相映,世尘那得侵。 杳杳烟波色,苍苍云木阴。 苔荒石径险,犬吠桃源深。 中有上皇人,高眠适闲心。 花开还独酌,花落还独吟。 空庭长瑶草,幽树鸣仙禽。 不见已三载,鄙吝盈虚襟。 终期秋月明,乘兴闲相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圆,俗名李升,字子实,号中峰,又号幻住道人。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生卒年约为公元1236年至1308年。 释智圆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成年后,他进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湖边山色相映成趣,世间纷扰无法靠近。 缥缈的水波和苍茫的树木交相辉映。 青苔覆盖了险峻的石径,狗叫声从桃花源深处传来。 桃花源里有无忧无虑的百姓,过着宁静的生活。 他们独自欣赏着花开花落,聆听着树林里的鸟语声。 这里已是第三次拜访了,心中的杂念渐渐消退。 期待中秋月圆之时,再次乘兴来访此地。
去完善
释义
1. 湖山:指西湖和附近的山峰。 2. 世尘:尘世、世俗社会的纷扰。 3. 杳杳:形容遥远或深邃的样子。 4.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5. 苍苍:灰白色;形容老迈。 6. 苔荒:长满青苔的地方。 7.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8. 犬吠:狗叫的声音。 9. 桃源:桃花源,代指隐逸生活之地。 10. 上皇:即唐玄宗,此处借指林逋。 11. 高眠:悠闲地睡觉。 12. 适闲心:适应并享受闲适的心境。 13. 独酌:独自饮酒。 14. 吟:诗的一种形式。 15. 空庭:无人的庭院。 16. 瑶草:传说中的神仙药草。 17. 幽树:僻静处的树木。 18. 鸣仙禽:鸟叫声如仙人所住之处。 19. 不见:指与林逋失去联系。 20. 已三载:已经有三年了。 21. 鄙吝:庸俗、小气。 22. 盈虚襟:充满或清空心中的思念之情。 23. 终期:期待最终。 24. 秋月明:秋夜明亮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寄给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处的优美景致与隐逸生活。诗中写到湖光山色、幽静小路、花香鸟语等自然景象,表现出远离世俗纷扰的宁静境地。诗人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向往高洁之士与仙境生活的情感。同时,通过描述林逋独处幽境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对其超脱世俗的高尚品质之赞美。在诗歌结尾,诗人期待着与友人重逢共赏美景的那一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林逋处士》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智圆写给隐士林逋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78年前后,即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国家正处于太平盛世,社会相对安定,士人普遍追求隐居生活。 作者释智圆本身就是一个僧人,他在寺院长大,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接触到了很多隐士,其中就包括林逋。林逋是一个典型的隐士,他隐居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为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释智圆被林逋的这种生活方式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诗。 在这首诗中,释智圆表达了他对林逋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林逋的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林逋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释智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林逋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