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唯有那垂下的杨柳枝条,不肯让秋千的影子越过围墙。
去完善
释义
繁笙脆管:形容笙管乐器声音清脆悦耳;锦屏:绣有精美图案的屏风,这里代指华美的居室。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春夜闻隔墙歌吹声”为主题,上片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开篇“阑珊心绪”点明情感基调,“醉倚绿琴”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无奈。接着,“一枕新愁”和“残夜花香月满楼”营造出一幅既静谧又充满哀思的画面,令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中的淡淡惆怅。
下片转向外界环境的描写。“繁笙脆管”生动再现了隔墙传来的音乐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繁华色彩。然而,这种热闹却无法驱散主人公心中的阴霾,反而更显其孤独。“吹得锦屏春梦夜”一句虚实结合,将现实与梦境巧妙融合,暗示了对往昔美好岁月的追忆。
结尾“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尤为精妙。表面上看是写景,实则暗含深意——垂杨似乎成了一道屏障,阻隔了欢乐与自由的传递。这一细节不仅呼应了前文的忧郁氛围,也使得全词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夜景色及音乐声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体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作者项鸿祚彼时正处于人生中一段惆怅与落寞交织的时光。他心怀才情,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理想抱负难以施展。在一个春夜,他独处于居所,周遭一片静谧,唯有隔墙传来悠扬的歌吹之声。这声音如泣如诉,在这个本就愁绪满怀的文人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那醉倚绿琴的模样,是他试图以琴音慰藉内心的苦闷;而新愁、残夜等景象,则映射出他对时光流逝、美好难再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哀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