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忽然间,荷塘上飘过一阵急雨,转眼间,似乎预示着明天就会传来秋天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桃笙:用桃枝竹编成的席子;熟罗:一种质地轻薄的丝织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开篇便营造出一个静谧而清凉的夏日夜晚氛围。“水天清话”四字将读者引入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之中,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水波荡漾、夜色幽深。随后通过对“蜡炬风摇”和“竹影半墙”的细致刻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中有动的画面感。
下阕则从人的角度切入,描述了主人公因饮酒微醺后享受片刻闲适的情景。“桃笙”与“熟罗扇子”,不仅体现了生活细节的真实,也增添了一份雅致情趣。最后两句“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以极富哲理意味的笔调点明主题——季节交替之迅速令人猝不及防,流露出对光阴易逝的淡淡哀愁。
整体而言,该词语言清新隽永,情感含蓄蕴藉,既写出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又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时间流转的深刻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朝时期,作者项鸿祚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夏日纳凉时的清幽景致。当时正值作者隐居田园之际,远离官场纷扰,在一个夏日傍晚,他独自在庭院中乘凉,感受着自然之美。微风轻拂,竹影摇曳,荷塘雨过,这般恬静雅致的景致让他心生感慨:时光流转,明朝便是秋声。这份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和淡淡惆怅,凝聚成了这首清新隽永的词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