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送周裕
君不见南浦亭前草,送人千里道。
一番膏雨一番青,不顾王孙江外老。
又不见丰城剑埋尘土间,几年秋水澄波澜。
夜深直气射牛斗,变化风雷头角寒。
丈夫穷通有时有,满腹诗书满樽酒。
行行三月到扬州,故人莫笑麻衣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未见南浦亭前的芳草,铺展出漫漫的别离路途。一场春雨过后,新绿一片,仿佛并不关心远方的游子是否已衰老。
君未见丰城宝剑尘封于泥土之间,几年过去了,清澈的秋水依旧荡漾如波。当夜幕降临,那刚直的气节如星光直冲云霄,激起雷霆万钧。
大丈夫的命运起起落落,既有满腹的诗书,也有满樽的美酒。跋涉三个月,抵达繁华的扬州,故交们请不要笑话我这麻衣布袍的旧模样。
去完善
释义
《豫章行送周裕》是宋代诗人杨杰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南浦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的一座古亭,为古代送别之地。
2. 千里道:形容路途遥远。
3. 一番膏雨一番青:意指青草在春雨滋润下生长茂盛。膏雨,湿润的雨。
4. 王孙江外老:喻指作者的好友周裕在外奔波劳碌,时光催人老去。王孙,贵族子弟,此处借指友人。
5. 丰城剑埋尘土间:暗用雷焕掘地得双剑的典故。雷焕从丰城掘出龙泉、太阿二剑,后人以“丰城剑”代指宝剑。
6. 秋水澄波澜:描绘丰城剑埋藏的地方江河清澈的景象。
7. 夜深直气射牛斗:描述宝剑夜间发出的光芒照亮天空。直气,宝剑的光芒;牛斗,指牵牛星与北斗星。
8. 变化风雷头角寒:表现宝剑具有神奇的力量。头角寒,形容宝剑凛冽之气。
9. 丈夫穷通有时有:意指人生起伏不定,但总有一定之规。
10. 满腹诗书满樽酒:表示周裕才学渊博,气质高雅。
11. 三月到扬州:唐朝时扬州繁华富饶,是文人墨客喜欢聚集的地方。
12. 麻衣旧:麻衣,粗布衣服;旧,表示一直如此。这句是劝勉朋友不要担心过去的生活贫困,相信周裕有才学,今后必能飞黄腾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际遇与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南浦亭前草”、“丰城剑”为喻,暗含了人生无常、功业无定的哲理思考。同时,诗人勉励友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要相信自身的才学和能力终究会有所作为,即使暂时遭遇困厄也不应气馁。
首先,诗人在开篇以“南浦亭前草”比喻友人的离别之情。通过对南浦亭前青草年年复生的描绘,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离别的独特看法——离别固然令人惆怅,但草木无情,自然会生长,不似人生充满变数。紧接着以“送人千里道”强化别离之苦,以及前路之漫漫。这种画面感强烈的意象,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送别时的情感波折。
随后,诗人通过“一番膏雨一番青,不顾王孙江外老。”两句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强大生命力,以此来开导友人不必过于感伤离别。诗句中的“膏雨”象征着人生的顺境与逆境,而“青”则代表生机、希望。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人们仍能像春日里的草地一样,生生不息,焕发新的活力。
接下来,诗人又以“丰城剑埋尘土间,几年秋水澄波澜。”来形容友人的才华如同被埋藏的宝剑,虽处困境却终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里的“丰城剑”隐含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暗示时机未到,宝剑自然深藏不露。诗人巧妙运用典故,使这句诗句更加富有象征意义和艺术魅力。
在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夜深直气射牛斗,变化风雷头角寒。”表达了他的期许与鼓舞。他以星辰比喻友人的高贵品质和坚定信念,指出只要坚守正直之道,总会有一天能够迎来辉煌。此外,他还借用“风雷”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不论境遇如何,都应具有斗志与韧性,因为“变化风雷”亦源于此。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友人要相信自己并勇往直前:“丈夫穷通有时有,满腹诗书满樽酒。行行三月到扬州,故人莫笑麻衣旧。”诗人认为,作为有志之士,人生中的困境与通达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重要的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他寄语友人要以坚毅的态度面对未来,展现出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豫章行送周裕》以其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杨杰对于人生的哲思和对朋友的真诚关怀。其中所传达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直面挑战,不断前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豫章行送周裕》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杰于1189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杨杰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文人,深感国家的危机和民众的痛苦。
在这一时期,杨杰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但他并未气馁,依然坚持求学和创作诗歌。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一些名人的赏识,如陆游、范成大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在杨杰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激化,使得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斗争。杨杰虽未能直接参与抗金战争,但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这首《豫章行送周裕》中,杨杰以送别友人周裕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在诗中写到:“为问江州贤刺史,何时幕下得渊明?”暗示了希望有像陶渊明那样的人才出现,为国家分忧解难。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杨杰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