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
晴光弄晓色,云物共昭回。
岂唯山川豁,觉我怀抱开。
便欲御泠风,飘飖跨蓬莱。
下视人世间,往往隔嚣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挥洒在清晨,云彩共舞在天空。
这不仅能使山水更明朗,也能让我心胸开阔。
想要驾着清风,轻松跨越仙境般的蓬莱山。
俯瞰人世间,与嘈杂隔绝。
去完善
释义
《晓晴》:这是一首描绘雨后初晴景象的古诗。
1. 晓色:天将亮时的景色。
2. 云物:指天空中的景物。
3. 昭回:明亮而美好。
4. 山川豁:山川开阔。
5. 泠风:清凉的风。
6. 蓬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7. 嚣埃:喧嚣与尘埃,形容世俗纷扰。
去完善
赏析
《晓晴》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豁然开朗的情感。首句“晴光弄晓色”中,“晴光”和“晓色”分别代表了晴朗的晨光和清晨的阳光,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在第二句“云物共昭回”中,通过描述云彩和景物共同展示出来的美丽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岂唯山川豁,觉我怀抱开”,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感受到了自己胸怀的开朗与豁达。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使得诗人产生了飘然若仙的感觉。在第四句和第五句“便欲御泠风,飘飖跨蓬莱”中,诗人表达了想要乘风而去,遨游仙境的愿望。这里的“泠风”指的是清爽宜人的微风,而“蓬莱”则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最后两句“下视人世间,往往隔嚣埃”,诗人以俯瞰世间的角度,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纷扰的心境。他认为在这美景之中,人们往往能够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景。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渴望挣脱尘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晴》是南宋著名诗人姜特立的一首描绘清晨晴朗景色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姜特立已步入晚年,曾担任过皇帝的文学侍从,后因朝政风波被贬至饶州(今江西鄱阳)。
在这段时间里,姜特立虽远离朝廷,但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在《晓晴》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清晨晴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姜特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心态,他在保持文人风骨的同时,也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