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

标题包含
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
盈襜始自终南采,兼量初从御宿般。 寄到邺城人未识,阿通欣跃已先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盈襜始自终南采,兼量初从御宿般。 ——这两句诗句描述的是采桑之事。 原诗表达的是:采摘桑叶的活动开始于终南山,同时还要在御宿这个地方进行计量。 盈襜(chān),指的是采摘桑叶的人的衣服下摆;御宿,地名。
去完善
释义
1. 襜:通“簪”,古代妇女的发饰。这里指装梨的盒子。 2. 盈襜:装满盒子的意思。 3. 终南:即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这里是梨的主要产地之一。 4. 兼量:同时测量。这里指同时装箱。 5. 御宿:古地名,位于今天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带。这里也是梨的产地之一。 6. 般:搬取。 7. 寄到邺城:将梨运送到邺城。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境内。 8. 阿通:人名,可能是文彦博的朋友或者家人。 9. 欣跃:喜悦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文彦博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收到朋友寄来的梨和栗子时的喜悦心情。首联“盈襜始自终南采,兼量初从御宿般”,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梨和栗子的丰收景象,以及朋友们采摘和运输的辛勤劳动。颔联“寄到邺城人未识,阿通欣跃已先看”,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些水果可能在当地并不常见。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80-1057年之间,正值北宋仁宗朝。在这段时间里,文彦博身兼数职,历任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为国家政治、军事等重大事务操劳。 在这个时代,北宋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边境战争频繁,国内阶级矛盾较为尖锐。文彦博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在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道路上励精图治,付出艰辛努力。然而,他深知个人力量有限,面对时局中的艰难困苦,只能无奈地用诗歌来宣泄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文彦博通过描写自己收到的梨栗馈赠,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梨和栗分别代表了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诗人以这两者作为象征,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困。诗人提到“荒词喧黯又增战栗”,意味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战争带来的恐惧感到不寒而栗。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文彦博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所具有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