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莆中共乐台)
斜阳留照有余红。烟霭淡冥_。麦陇青摇一望,前山翠失双峰。
高台徙倚。松飘逸韵,梅减冰容。俯视尘寰如掌,翩然我欲乘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留下一抹残红。烟雾弥漫,若隐若现。一片绿色的麦田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山色已看不清双峰。
站在高高的台上,随意地走动。松树随风舞动,散发着飘逸的气息;梅花失去冰雪覆盖的容貌。低头看尘世,好像手掌中的小世界。此时此刻,我想要乘风而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中措:词牌名。
2. 余红:指夕阳的余晖。
3. 留照:留下光影。
4. 烟霭:雾气。
5. 淡冥:形容烟雾朦胧的景象。
6. 麦陇:麦田。
7. 青摇:形容麦苗随风摇曳的样子。
8. 一望:一眼望去。
9. 翠失:翠绿的颜色逐渐消失。
10. 高台:此处指共乐台。
11.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2. 松飘逸韵:形容松树优雅的气质。
13. 梅减冰容:梅花凋谢,形象地描述了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
14. 尘寰:尘世,人间。
15. 翩然:轻盈地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景画,作者以高超的笔法传达了夕阳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斜阳留照有余红”以夕阳映衬出的晚霞余晖开篇,富有画面感。随着“烟霭淡冥”的渐变,展示了自然界的气韵生动。紧接着,"麦陇青摇一望,前山翠失双峰"将视野推向远处,前景是绿色的麦田,远处的山峰翠绿却又若隐若现。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人登台远眺,看到松树的挺拔和梅花的凋落,从而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他在词中提到:“俯视尘寰如掌,翩然我欲乘风。”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冷静审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词在展示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与世俗保持距离的愿望。这种疏离而超脱的心境,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中措(莆中共乐台)》是南宋词人赵师侠所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虽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大片土地沦陷,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国家危机重重。
赵师侠在少年时期,历经靖康之变,亲眼目睹了金兵南侵,家破人亡的惨状。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然而,在南宋朝堂上,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排挤,长期在外担任地方官。在莆田任职期间,他在闲暇时登上了共乐台,俯瞰山河大地,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在赵师侠所处的时代,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抗金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然而,朝廷内部的斗争使得国家难以团结,北伐屡次失败。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借词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