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江水绿。
江山数峰如簇。
唤渡小舟来岸北。
笋舆行太速。
素艳窗纱笼玉。
埠负看花心目。
今夜知他何处宿。
断魂沙路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染绿了景色。
江边的山峦像是聚集在一起的几簇高峰。
在江北呼唤摆渡的小船过来。
笋舆行走得太快。
白色的花朵映在窗户和纱帘上如同玉石般美丽。
在江边欣赏花卉的人心中生出期待。
今晚不知会在哪里住宿。
沙路上飘荡着哀伤的思绪。
去完善
释义
1. 江水绿:指江水的颜色是绿色的。
2. 江山数峰如簇:形容江山中的几座山峰紧密相连,就像一堆尖刺的物件。
3. 唤渡小舟来岸北:在河岸的北边叫人来摆渡。
4. 笋舆行太速:乘坐竹编的车辆走得太快。
5. 素艳窗纱笼玉:白色的艳丽花纹,透过纱窗映照出如玉般的光泽。
6. 埠负看花心目:站在码头上看花,让人赏心悦目。
7. 今夜知他何处宿:今晚不知道会去哪里住宿。
8. 断魂沙路曲:形容沙路上行走艰难,使人失去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江畔美景的诗词。诗中的“江水绿”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清澈碧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江山数峰如簇”则勾勒了远处江山的美景,山峰簇拥,景象壮观。紧接着的“唤渡小舟来岸北。笋舆行太速。”描述了作者呼唤摆渡船渡过江河,自己乘坐的车子迅速前行,与前面的景色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随后的“素艳窗纱笼玉。”表现了透过窗户看到的美景,素雅艳丽。最后的“埠负看花心目。今夜知他何处宿。断魂沙路曲。”表达了作者流连于美景之中的愉悦心情,同时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离别之情。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诗人赵师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的建立等。这些事件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关注。赵师侠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创作深受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
在创作《谒金门》时,赵师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原本在南宋朝廷任职,但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现实,选择了辞官归隐。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也让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这首词描绘了赵师侠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振兴的期待。同时,他也通过对比个人遭遇和国家现状,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