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扁舟又向萧滩去。
危墙却系江头树。
风送雨声来。
凉生真快哉。
电光云际掣。
白浪天相接。
不用怯风波。
风波平地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船再次驶向萧滩。
险峻的城墙与江头的树木紧密相连。
风吹过,带来阵阵雨滴声。
凉爽的感觉让人欢愉。
闪电划破云际。
白色的浪花与天际相交。
不需要害怕风浪。
平地上的风波已经够多了。
去完善
释义
1. 萧滩:河名,位于江苏淮安境内,后泛指淮河下游的河滩地带。
2. 危墙:险要的堤岸。
3. 江头:江边。
4. 快哉:表示非常痛快、舒适的心情。
5. 电光:闪电的光芒。
6. 白浪:白色的波浪,此处形容波涛汹涌的景象。
7. 不用怯风波:不要害怕风浪。
去完善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著名词牌名,而赵师侠正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此词以抒写长江中游的景色和表达豪情壮志为主旨。
上阕中“扁舟又向萧滩去”表现作者乘坐的小船正向着长江流域的萧滩驶去。“危墙却系江头树”描述了江边垂柳依依的美景。接着“风送雨声来”描绘了自然界的风和雨,但并非真正的风雨,而是通过风和雨的声音来衬托出环境的清幽,以及作者此刻的宁静心情。“凉生真快哉”更是表达了作者惬意的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下阕“电光云际掣”写天空电闪雷鸣的景象,“白浪天相接”则写出了江水的波涛汹涌。紧接着“不用怯风波”表达出作者无畏艰险的态度。最后“风波平地多”寓意人生的曲折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乐观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词人赵师侠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赵师侠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为士人。然而他并未凭借家族势力而沉沦官场,而是选择隐居于浙江金华一带,潜心创作诗歌。这一时期,金兵侵扰江南地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也使他的词作充满了悲愤之情。
在赵师侠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虽表面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实际内部矛盾重重,外患频仍。统治者苟且偷安,丧失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和勇气。赵师侠的词中,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菩萨蛮》正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佳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