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龙门归

标题包含
游龙门归
洛浦残芳尽,来寻关塞春。 青林横石阁,翠壁涌金人。 涧草薰衣晚,松风落面新。 愁驱向城骑,还踏九衢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洛水边的凋谢花朵已经消失殆尽,我们来寻觅关塞的春天。青山绿林之间,一座石头阁楼静静横卧;翠绿的石壁上,金光闪闪的金人涌现。山涧边的小草在傍晚时分散发出芬芳的气息,松涛阵阵犹如春风拂面让人焕然一新。忧愁让我向着城市方向骑行,却仍然无法摆脱纷繁的世俗纷扰。
去完善
释义
1.洛浦:即洛阳的洛水之滨。洛水是流经中国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一条河流。 2.关塞:古代指边疆的军事防区。 3.青林:绿色的树林。 4.横石阁:横在石头上的楼阁,这里可以理解为建在岩石之上的楼阁。 5.翠壁:绿色的石壁。 6.金人:金属制成的人像或雕像,这里可能是指寺庙里的佛像或神仙塑像。 7.涧草:山涧边的草。 8.薰衣:用香味熏染衣物。 9.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10.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玩龙门后的归途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忧思。诗人以“洛浦残芳尽”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春夏之交,洛水两岸的花儿凋谢的景象。接下来的“来寻关塞春”则表达了他并不因花儿凋谢而失望,而是满怀期待去寻找春天,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诗中“青林横石阁,翠壁涌金人”两句是描绘风景的名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龙门一带的山川景色:绿树成荫的石阁、苍翠如碧的崖壁。这两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清水秀的美景之中,令人陶醉。 接着“涧草薰衣晚,松风落面新”又刻画了诗人在游玩一天之后的体验:傍晚时分的涧水边,湿润的水气拂过衣服,给人以清新之感;风吹过松林,枝叶发出的声响犹如新生的旋律,使得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这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 最后,诗人用“愁驱向城骑,还踏九衢尘”表现了自己离开美丽的大自然、回到城市的忧郁情绪。这种由快乐转为忧虑的情绪反映出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流露出诗人因世俗琐事而产生的忧思,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龙门归》是北宋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6年至1022年之间,即宋真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韩维(947-1018),字持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文人。他在仕途上历经沉浮,曾任参知政事、尚书左丞等职。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关心民生,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倾向。在文学上,他擅长诗歌、散文,作品风格以清丽、婉约为特点。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韩维的仕途生涯较为顺利,曾在地方任职,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朝廷政务,对国家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刻的感悟。这种生活经历和心境使他在《游龙门归》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山水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