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东李骧事
君既择臣臣择君,胡为委贽事愚人。
李生若是真王佐,岂向偏方遽杀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主既然选择了臣子,臣子也选择了君主,为什么还要去侍奉那些愚蠢的人呢?李先生如果真的是一个优秀的辅佐者,又怎么会轻易在偏远地区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去完善
释义
1. 书:撰写文章。
2. 河东:这里指山西。在古代山西南部被称为河东地区。
3. 李骧:唐朝节度使,因为举兵反叛被平定后杀死。
4. 择臣:选择贤良的臣子。
5. 择君:选择贤良的国君。
6. 胡为:为什么。
7. 委贽:把自己的赤诚之心献给君王或国家。
8. 愚人:这里是贬义词,指昏庸无知的君主。
9. 若是:如果。
10. 王佐:辅佐国君成就王业的人。
11. 岂向:怎么会。
12. 偏方:边远地区。
13. 遽杀身:突然自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以河东李骧的遭遇为例,批评了那些选择错误君主而导致悲惨命运的人物。诗人认为,贤能之士应该选择明主辅佐,而不是屈从于愚昧之辈。如果李生真的是一个具有王者之才的人,他怎么会选择在偏远的地方轻易舍弃生命呢?这首诗通过对李骧命运的质疑,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选择上的盲目和失误,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人才的惋惜和对愚蠢君主的谴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河东李骧事》是南宋诗人李正民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李正民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历史的低谷期,饱受战乱困扰。金国南侵导致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建立南宋政权。尽管南宋统治者试图光复中原,但局势始终未能扭转。此外,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佛、道等宗教广泛传播,民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样。
身为南宋官员的李正民,他的一生也饱经沧桑。曾受命戍守边疆,亲眼目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虽然历经官场浮沉,但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忧国忧民之情难以释怀。在他的诗作中,常常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与此同时,山西河东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李骧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他在学术和政坛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李骧的生平事迹并未被后世广为传颂。为了纪念这位地方英雄,李正民通过诗歌的方式记载了李骧的事迹,期望能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名人的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