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

标题包含
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
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仇池之翁顶礼,此翁返回小有天之处安居。 再向远近皆知的葛洪公致敬,葛洪丹术流传于岣嵝与丹山之间。 道德风范也有血脉传承,今日一睹佳人。 茅山大大小小的道长们,两位身披霞帔翩翩而至。 师兄弟一起谈论道法,谈锋犀利如风雷盘旋。 这深山里的道人实在可悲,妄想羽化成仙。 忍受饥饿啃咬草木,历经岁月煎熬汞铅。 怎知道至高无上的法门,恰在于玄之又玄之中。 深知您早已领悟到这一点,美妙的领悟已超出文字所能表达。 精神凝聚,万物皆无瑕疵,适合陪伴在虚空皇帝左右。 我也是山水中的清瘦之人,将了结尘世因缘。 消灭那些想要成仙的念头,希望能够驾驭风向。 一同前往那美丽的丹丘之地,一开怀大笑就是三千年。
去完善
释义
1.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2. 仇池: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成县地区。 3. 小有天: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 4. 葛公:指道家鼻祖葛洪。 5. 岣嵝丹山:指葛洪的修行之地。 6. 婵嫣:优雅美丽的样子。 7. 大、小茅山:分别指安徽的黄山和华山的险峻山峰。 8. 霞襜:飘带,这里形容山峰之间的云雾。 9. 风雷旋:喻指议论热烈。 10. 空山子:山中隐士。 11. 飞翾:飞翔。 12. 啮:吃。 13. 汞铅:炼丹材料,这里表示炼丹的过程。 14. 至妙门:指达到高深的境界。 15. 端:真正,确实。 16. 遗蹄筌:比喻留下重要线索。 17. 神凝:精神高度集中。 18. 物无疵:万物完美无缺。 19. 虚皇:天帝。 20. 山泽臞:山野中的清瘦之人。 21. 会了区中缘:意思是明了世间万事。 22. 望仙鞚:形容遥望神仙的身影。 23. 执风鞭:驾驭风云。 24. 丹丘:神话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是南宋诗人史尧弼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仙人的形象和境界,表达了对道教神仙思想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诗的开头以“稽首仇池翁”向仙人致意,表达对神仙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仙人的生活环境和修炼过程,如“葛公尚远孙”、“大小茅山君”等,展现了仙人超凡脱俗的形象。 紧接着,诗人在“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中表达了自己对成仙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然而,他意识到真正的妙道并非在于追求身心的飞升,而是领悟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即使身处深山,也要珍惜眼前的缘分;尽管看不见神仙的身影,也要勇敢地追求真理。最后,诗人表示希望自己能够跟随仙人的脚步,共同登上那永恒不变的丹丘仙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对仙人的赞美和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是南宋诗人史尧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史尧弼在此时期的生活际遇并不平静。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因此他的生活相当艰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对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对外则采取妥协政策,以求得短暂的和平。然而,这种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问题,反而使得国家的实力逐渐衰弱。在这种背景下,史尧弼的诗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他在这个动荡时期的无奈和忧虑。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复杂而丰富,既有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时代的沧桑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代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