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怀二弟
少易成欢老易伤,壮游垂白未还乡。
烟尘无复音书到,魂梦犹疲道路长。
爆竹又惊新荐岁,屠苏空忆旧传觞。
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少时容易追求快乐,而老年时则更容易感到伤感;健壮时的游玩往往到了满头白发仍无法回到家乡。如今已不再有烟雾中的书信传来,梦境里依然疲惫于漫长的人生旅程。新年的爆竹声再次响起,让人想到昔日欢聚的时光;而那杯屠苏酒只能让人追忆过去的欢乐时刻。每年此刻都会想起彼此,期待着鸿雁再次传递思念之情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少易成欢老易伤:少年时容易获得欢乐,老年则容易感到悲伤。这里的“少”和“老”都是相对的概念,与年龄大小无关,主要是用来形容不同的心理状态。
2. 壮游垂白未还乡:年轻时在外游历,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还未回到家乡。这里“壮游”指的是年轻人外出游历,而“垂白”则表示头发开始变白,通常意味着年纪较大。
3. 烟尘无复音书到:战事频繁,无法收到家乡的消息。这里“烟尘”代指战争,而“音书”则指书信。
4. 爆竹又惊新荐岁:新年又到了,爆竹声再次响起。这里的“荐岁”是新年的一种说法。
5. 屠苏空忆旧传觞:回忆起过去过年时举杯庆祝的场景。这里“屠苏”是一种酒名,而“传觞”则是古代宴会时传递酒杯的仪式。
6. 年年此日遥相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想起远方的亲人。这里“遥相忆”表示在远方想念对方。
7. 鸿雁何时续断行:希望鸿雁能够带来亲人的消息。这里“鸿雁”是一种信鸽的象征,而“续断行”则表示延续失联的关系。
去完善
赏析
《岁晚怀二弟》是一首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兄弟深切思念的古诗。诗中“少易成欢老易伤”一句表达了年轻时光容易度过,但老年却容易感伤的观念;“壮游垂白未还乡”则描述了离家在外、漂泊江湖的生活状态。
紧接着“烟尘无复音书到,魂梦犹疲道路长”描绘了与兄弟音信不通、思念之情的浓烈。尾联“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则表明自己每年都在这个时刻想念远方的兄弟,盼望他们早日归来。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兄弟深挚的手足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晚怀二弟》是南宋诗人姚孝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处于南宋与金国交战的特殊时期。在这期间,姚孝锡身为官宦世家的一员,亲身经历了战乱和家道中落带来的苦痛。
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南宋朝廷在对外关系上显得软弱无能,致使国家领土丧失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姚孝锡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对自己的兄弟以及家人思念之情越发强烈。
姚孝锡怀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创作了这首《岁晚怀二弟》,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以及对家人的牵挂之情。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凄惨景象,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寄予了对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