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窗
风约钟声落耳根,归鸦点点不成群。
前山野烧青烟起,散满空中作暮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拂,钟声飘然入心,归鸦点点,却不成群。远处山间的野火烧出袅袅青烟,逐渐弥漫于天空,化为暮云。
去完善
释义
1. 风约:形容风声细细,仿佛约定好了似的。
2. 钟声:指寺庙的钟声,通常在古代诗词中象征宁静与超脱。
3. 耳根:耳朵旁边的部位,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很清晰,像在耳边一样。
4. 归鸦:傍晚时返回巢穴的乌鸦,通常象征思乡之情。
5. 野烧:田野间的火灾或燃烧。
6. 青烟:蓝色或青色的烟雾,象征着神秘与宁静。
7. 暮云:傍晚时的云彩,也常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故乡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晚窗》这首描绘晚景的诗,首句“风约钟声落耳根”便写出了傍晚静谧的氛围。风摇动着树叶,如同应和着远处的钟声。而“归鸦点点不成群”则描绘了黄昏时分归鸦飞回的场景,画面显得悠然自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向我们传达了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
紧接着的“前山野烧青烟起,散满空中作暮云”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远方的山峦升起了炊烟,烟雾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化作了一片暮云。这里的景色颇有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味,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窗》是清代诗人张至龙的一首描绘黄昏景致的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此时正值康乾盛世的尾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这看似和平的外表下,却也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
诗人张至龙生于书香世家,年轻时便才华横溢,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挫折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风,以简练质朴的文字描绘自然和人生百态。
在这一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了一些改革思想。例如,杜甫的“诗史”精神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这种时代背景对张至龙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