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翁丹山发南浦
鸣鸠语燕近清明,柳絮风轻秧水平。
一带春流多断岸,尽缘倒树当桥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啼莺迎燕子接近清明节时,春风轻拂着柳絮与秧苗平齐。
一带春水带着些许断岸,缘于一些倒垂的树木成了临时桥梁。
去完善
释义
鸣鸠:斑鸠鸟。
语燕:说话的燕子,指春天的到来。
清明:节气名,清明节期间。
柳絮:柳树的种子,像棉絮一样轻飘。
风:风力较小。
秧水:水稻田里的小水塘。
春流:春天的小河。
断岸:中断的桥梁或堤岸。
缘:因为。
倒树:被砍倒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饯翁丹山发南浦》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在诗人张至龙的笔下,春天是鲜活的、充满生机的,他通过对“鸣鸠”“燕”“柳絮”“秧水”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翁丹山发南浦》是明代诗人张至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之间的离别显得尤为珍贵。
张至龙在当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代的感慨。尽管他们即将分别,但他们的友谊将如同那永恒的山川,无论时空如何变迁,都不会改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