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东山怀朱静佳

标题包含
登东山怀朱静佳
布石行山磵,云封竹洞名。 照池传古貌,借箸数同庚。 禽鬭巢几覆,蛛闲网半成。 冬深犹见菊,还忆晋渊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涧边的石头布满山路,云雾环绕着竹子丛生的幽静小洞。 池塘中的倒影传递着古人的面貌,借用筷子计算彼此年纪相同。 鸟儿争夺筑巢而险些翻覆,蜘蛛悠闲地结起半成型的网。 虽然冬天已经深入,仍能看到菊花,这让我想起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去完善
释义
1. 东山:地名,位于江苏宜兴境内,是著名风景区,朱静佳的家乡可能就在此地附近。 2. 朱静佳:人名,与作者为友人关系。 3. 布石行山磵:在山涧之间摆放石头,形成行走的道路。 4. 云封竹洞名:云雾笼罩着竹林山洞,充满神秘感。 5. 照池传古貌:水池映照着古老的面貌。 6. 借箸数同庚:借用筷子来清点同年出生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和朱静佳的出生年份相近。 7. 禽鬬巢几覆:鸟儿争斗导致巢穴几乎倾覆。 8. 蛛闲网半成:蜘蛛在空闲时间织起半成的网。 9. 冬深犹见菊:即使在冬天深处,仍能看到菊花盛开。 10. 还忆晋渊明:回想起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
去完善
赏析
《登东山怀朱静佳》是清朝诗人张至龙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东山上怀念友人朱静佳的情景。 首联“布石行山磵,云封竹洞名”,描绘了东山的景色,山石散布,竹林幽静,仿佛与世隔绝。 颔联“照池传古貌,借箸数同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映在水中的古貌,想象着与友人一起举杯共饮的场景。 颈联“禽鬪巢几覆,蛛闲网半成”,以鸟巢被鸟斗时弄翻,蜘蛛结网未成,暗示世事无常,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 尾联“冬深犹见菊,还忆晋渊明”,冬季已过一半,菊花依然盛开,这使诗人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以此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展现了东山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可谓是一首颇具意境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东山怀朱静佳》是清朝诗人张至龙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却越来越严格,文人墨客为了求取功名,纷纷努力研读经典,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时期,张至龙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终于考取了进士。然而,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入狱。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张至龙正值人生低谷。他在东山上登高远眺,怀念起故友朱静佳。朱静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曾经一起游历山水,畅谈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朱静佳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不幸落榜,从此心灰意冷,远离红尘,隐居于山林之中。张至龙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