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沙驿
雾裹峰头薄似巾,路逢水后误行人。
山泉酿酒力偏重,石铫煎茶味最真。
燕不传家犹教子,梅才有肉便生仁。
枕边学梦人方悟,未到钟声梦更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头的雾气如轻纱笼罩,山下的道路因为水湿而让行人误以为是在水中行走。这里的人们用山泉来酿酒,力量之大,能让酒香四溢;石铫煮水泡茶,味道最为纯正。燕子虽然不擅长筑巢,但还是会教育后代;梅花还未完全盛开,就已结出梅子。在枕头上学习梦的人刚刚领悟到这一点,还没等到钟声响起,梦已经变得更频繁了。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恬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首联描绘了山雾缭绕、山路崎岖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颔联通过泉水酿酒和石铫煎茶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颈联则通过对燕子和梅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尾联则以学梦之人方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梦境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白沙驿》是南宋诗人张至龙的一首描绘边疆风情的诗作。此诗创作于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宋室南渡、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政治腐败,外患频仍。因此,时局动荡成为张至龙诗歌创作的背景。
张至龙作为一名边关将领,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由于长期生活在边疆地区,对边陲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了解。他痛感国家的衰落和民族的危机,通过诗词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蒙古的铁蹄踏遍了中华大地,南宋朝廷在临安苟且偷安。而在边疆地带,战乱不断,百姓疾苦。因此,这首《题白沙驿》既有张至龙对自己戍边生涯的回顾,也透露出对战争结束、国家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