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屋经年常打扫干净无青苔,花草树木成了行行排列我亲手栽培。一条水流环绕着绿色田野流淌,两座山峰敞开大门带来青山的色彩。

去完善
释义
1. 书:书写。
2.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字湖南,是王安石的朋友。
3.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这里指杨先生的住宅。
4. 长扫:经常打扫。
5. 净无苔:干净得没有青苔。
6. 花木成畦:花木已经整齐地划分成一块块田地。
7. 手自栽:亲手栽种。
8. 一水护田:一条水保护着农田。
9. 将绿绕:让绿色环绕。
10. 两山排闼:两座山好像要推开门一样。
11. 送青来:把青色送了过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湖阴先生的居所及周边环境的美好景象。首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表现了主人勤于打扫、居住环境整洁的特点;次句“花木成畦手自栽”则展示了湖阴先生亲手种植花草树木的勤劳与热情。接下来的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进一步描绘了周边的田园风光,展现出湖水环绕着田野,青山推门而至的画面。整首诗层次分明,富有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题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正值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之际。
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积极推动政治改革,推行“新法”,以消除官僚腐败、减轻人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强化国防力量为主要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场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朝野的争议和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这首《书湖阴先生壁》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湖阴先生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正直清廉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等诗句,也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王安石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