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翁外甥
江头去时路,归客几纷纷。独在异乡殁,若为慈母闻。
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应作芝兰出,泉台月桂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是离去时的道路,归来的旅人纷至沓来。在远方孤独地逝去,该如何让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呢?
青春的年华已成过往,大雨冲毁了孤独的坟墓。应该是像芝兰那样高洁出世,从黄泉台到月桂的划分。
去完善
释义
《伤翁外甥》是唐朝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江头:江边。这里指诗人外甥去世的地方。
2. 归客:回乡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3. 纷纷:众多、杂乱。形容回乡的人很多。
4. 异乡:外乡,他乡。这里指诗人外甥去世的地方。
5. 殁:死。
6. 若为:如何,怎样。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
7. 慈母:母亲的尊称。这里是诗人对母亲的称呼。
8. 大夜:长夜。这里指人生的黑夜,即死亡。
9. 新雨:刚下过雨的地面。
10. 坏:破坏,毁坏。这里指雨水冲刷破坏了坟墓。
11. 孤坟:孤单的坟墓,这里指诗人外甥的坟墓。
12. 应作:应该成为。
13. 芝兰:芝草和兰花的并称。比喻高尚的品质、才情等。这里是对诗人外甥的赞美。
14. 泉台:地下,阴间。这里指诗人外甥死去的地方。
15. 月桂:月亮和桂树的并称。这里指诗人外甥在阴间的境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悲凉的意境展现出作者对故人的哀悼之情。诗歌的开篇描绘了江头的离别之路,而归客却已离散纷纷,透露出世事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所伤的外甥独自在异乡离世,无法让慈母听闻消息的痛楚情境。
紧接着,诗人以青春美好时光犹如漫长黑夜与新雨摧毁孤坟的强烈对比,生动展现了生离死别的悲伤氛围。在诗的最后,诗人借芝兰、月桂两种植物,表达了对逝去故人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寓意着人生如梦的哲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外甥不幸遭遇的叙述以及悲伤景致的描绘,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情感。而诗人在末句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轮回和死亡,既体现出其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又传递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公元904年,身处科场失败的诗人黄滔在五言诗《伤翁外甥》中表现了对侄子不幸早逝的悲痛之情。此时黄滔正经历着人生中一段艰辛的时光,连年的科举落第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心中仍存期待和信念。生活在唐朝末年这一动荡时代背景下,黄滔面对社会政治的危机,对人生及家族成员的命运产生忧虑。
在诗人寄居汀州期间,其外甥不幸夭折,令他痛心疾首。为此,他通过抒写哀痛之词来寄托哀思。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生死无常,以及生命脆弱的无奈,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黄滔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兴衰紧密相连,借此抒发心中的沉重情感。这首诗作反映了他悲悯的情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展示出黄滔卓越的诗才。
去完善